第十章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以云南省实施基础设施网络5年大会战为契机,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能源网、水网、信息网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为昭通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第一节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按照“构建枢纽、建设通道、完善路网、发展经济”的思路,加快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昭通与周边滇、川、黔、渝地区的交通互通能力,为昭通融入成渝经济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400亿元以上。
(一)航空网。
组建昭通机场开发建设公司,加快昭通机场迁建,确保2020年前建成运营。大力发展通用航空,对接云南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镇雄通用机场,适时启动永善、盐津等8个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推进绥江等水上飞机综合项目建设,建成绥江水上飞机航空培训基地。
积极培育新航线。在巩固既有航线的基础上,争取开通昭通至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青岛等国内城市航线。提升机场服务水平和质量,合理确定航班进出港时刻,努力实现航班正常进出港。到202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5万人次∕年以上。
专栏3 航空建设
昭通机场迁建:按照4C级民用机场兼军用三级永备机场建设标准,2020年前建成昭通新机场。
通用航空机场:启动镇雄通用机场建设;启动巧家、盐津、大关、彝良、威信、鲁甸、永善、水富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完成绥江水上飞机航空培训基地建设。
航线开辟:昭通至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青岛等国内城市航线。
(二)公路网。
1.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快构建“一环两横四纵三联络”高速公路网。到2020年,力争全市新增高速公路600公里以上,努力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一环:昭通中心城市绕城高速公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17年开工建设。
两横: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昭通至金阳段、渝昆新复线昭通至泸州高速公路彝良至威信段。2016年全面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力争2019年底建成通车。
四纵:除已建成的G85高速公路,加快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沿金沙江高速公路、宜宾至彝良至昭阳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镇雄至毕节段建设进度,力争2018年建成通车;启动威信至镇雄段建设,力争2020年前建成通车。协调推进沿金沙江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20年建成通车。加快宜宾至彝良至昭阳高速公路工程设计修编和招商引资,力争2019年前开工建设。
三联络:昭通至乐山高速公路串丝至佛耳岩段、昆明至巧家高速公路蒙姑至巧家段、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2016年全面完成昭乐、昆巧高速项目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力争2019年底建成通车。加快推进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
2.加快高等级干线公路建设。加快以普通国道、省道为主的干线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快升级改造,消除断头路,完善干线公路网络,提升路网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推进G213线、S302线等建设进度,力争2018年前建成通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落实补助资金,完成G356线、G352线、S201线提级改造建设。完成G247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到2020年,力争完成提级改造普通国道680公里、省道380公里。
3.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加快推进旅游公路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公路通行能力,促进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完成大山包、小草坝、铜锣坝等景区景点公路建设。
4.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按照“畅通、舒适、安全、美观”的总体要求,以四级公路标准改造重要县乡公路,提高县(区)乡公路路网质量和公路等级,强化县乡公路与周边毗邻地区的连通功能,积极推进县乡公路对重要集镇、矿产资源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的全覆盖,形成对国、省道干线网络的补充和支撑。
全面推进通村硬化公路建设,实现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100%。积极推进自然村公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确保完成“溜索改桥”项目建设。
专栏4 公路建设项目
高速公路: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昭通至金阳段(100.5公里)、昭通至乐山高速公路串丝至佛耳岩段(52公里)、宜宾至彝良至昭阳高速公路(168公里)、渝昆新复线昭通至泸州高速公路(101公里)、宜宾至毕节高速公路(105.7公里)、昆明至巧家高速公路蒙姑至巧家段(70.7公里)、沿金沙江高速公路(75.2公里)、大关至永善高速公路(48公里)、昭通中心城市绕城高速(34.8公里),镇雄至赫章高速公路。
干线公路:G213线三江口至玉碗段(96.4公里)、G213线昭阳至江底段(62.2公里)、G213线绥江至木杆段(101.6公里)、G356烟堆山至通阳大桥(133公里)、G352线彝良至牛街(92.5公里)、G247线水富隧道至盐津至大关岔河(148公里)、G213线永善县城至桧溪(42.3公里)、S302线镇雄至牛场(69公里)、S302线彝良至镇雄(204.57公里)、S201线旧城至水田(116公里)。
昭通新机场连接线(8.4公里)、G85水富港连接线(4.35公里)、宜昭高速彝良花高连接线(6公里)、镇雄县东西快速过境线(40公里)、大关岔河至彝良连接线(40公里)、G85盐津青龙咀至水田至筠连连接线(50公里)、大关县城至麻昭高速连接线(12公里)。
旅游公路:大山包一级公路(56公里)、小草坝一级公路(26公里)、昭乐高速铜锣坝景区连接线(12公里)、扎西至遵义红色旅游公路(28公里)、柏坳林至新街红色旅游公路(51公里)、乌蒙回旋战纪念馆至贺龙指挥部旧址红色旅游公路(46公里)、彝良柳溪至坪上旅游公路(12公里)。
农村公路:重要县乡道改造(280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4690公里),自然村公路硬化(10000公里),危险路段及安保工程(1046公里)、危桥改造48座。
(三)铁路网。
按照“二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规划,积极做好铁路建设前期和援建工作。建成成贵客运专线铁路,新增高速铁路里程79公里,铁路总里程达300公里以上。加快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昭通段建设进度。加快推进渝昆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力争2016年底开工建设。加强与四川、贵州省的沟通衔接,共同争取加快昭通至攀枝花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启动建设。与贵州省协调推进昭通至威宁城际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力争与渝昆铁路建设同步推进。依托既有内昆铁路和渝昆高速铁路、昭通至攀枝花铁路、昭通至威宁城际铁路建设,加快昭通综合铁路枢纽规划,与渝昆铁路同步建设。
专栏5 铁路建设
二横:昭通至攀枝花铁路(境内里程约118公里)、昭通至威宁城际铁路(境内里程约16公里)。
四纵:内昆铁路(已建成),成贵客运专线铁路(境内里程79.3公里)、隆黄铁路叙毕段(境内里程100.4公里)、渝昆高速铁路(境内里程约140公里)。
一枢纽:昭通综合铁路枢纽。
(四)水运网。
按照“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规划,加快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标准,统筹规划翻坝转运设施,完善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建设。
1.加快金沙江航道建设。按照《长江经济带云南综合交通规划》、《云南省内陆航运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水富至宜宾长江三级航道改建,推进金沙江向家坝库区、溪洛渡库区、白鹤滩库区高等级航道和横江、牛栏江等其他航道整治工程。到2020年,力争航道通航里程达570公里(其中三级航道360公里)。
2.加快以水富港为重点的港口码头建设。加快水富港提级扩能改造。2016年开工建设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2020年前,建成中嘴作业区3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洪水期兼靠3000吨级船舶。积极推进水富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2020年开放。扩建绥江港,加快永善、巧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设施。到2020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800万吨/年。
加快金沙江下游库区巧家县、昭阳区、永善县、绥江县9个配套客运、货运码头及18个泊位建设,实现各区域矿产、建材杂货等货物联运。
3.加快金沙江库区翻坝转运系统建设。加强与三峡公司对接协调,推进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电站库区翻坝转运设施规划建设,促进金沙江下游三大电站库区上、下游水运衔接,满足库区航运发展需要。完成向家坝库区翻坝转运横江大桥和转运公路改造。加快溪洛渡电站库区翻坝转运系统规划建设,争取白鹤滩电站库区翻坝转运设施与电站建设同步。
专栏6 水运建设
航道整治:水富-宜宾三级航道(33公里)、向家坝-溪洛渡航道(157公里)、溪洛渡至白鹤滩航道(204公里)、白鹤滩-蒙姑航道(104公里),其他航道(72公里)。
港口建设: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货物吞吐能力320万吨/年;绥江港扩建,货物吞吐能力60万吨/年。
码头建设:会仪、新滩、南岸、桧溪、黄华、大兴、田坝、大寨、蒙姑9个货运、客运码头(18个泊位)。
(五)枢纽站场。
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的原则,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客货运枢纽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
1.加快构建“129”公路运输客运站场体系。完成昭通中心城市客运枢纽站建设,建成镇雄、昭阳北部2个一级客运站和大关、彝良、水富等9个县城二级客运站。全面完成146个乡镇客运站建设,加快建制村招呼站建设。
2.加快铁路站场建设。完成内昆铁路普洱车站的货场扩能改造;完成成贵客运专线铁路威信车站、镇雄以勒车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启动渝昆铁路昭通综合铁路枢纽站及彝良、盐津等沿线站场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隆黄铁路威信阿罗尼、镇雄果珠、以勒庙埂车站及配套仓储、货场等物流设施建设。
(六)推进“互联网+交通”的深度融合。
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水平和科学治理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智慧化水平。
1.加快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加快信息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和便捷查询等便民工程建设。实现全市三级以上公路客运站联网售票,完善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建设并推广“95128”出租车预约服务和电召平台,普及公交车辆GPS终端和IC卡应用,推广公交“一卡通”在城际公共客运支付中的应用,推广公交信息网上查询、手机查询。
2.加快综合枢纽站场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推进昭通客运、铁路综合枢纽信息系统开发建设,促进不同枢纽联网运行,提高综合交通枢纽效率。完善货运与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促进交通、物流、仓储、邮政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3.加快交通智能监测平台建设。加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金沙江航道运行监控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公交、出租车、“两客一危”车辆、重点营运货车、四类重点船舶等车(船)的GPS监控系统。建立汽车维修检测联网信息系统。
附图3 昭通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布局示意图
第二节 加快构建绿色安全能源保障网络
坚持能源开发与利用并举,以保障安全、改善民生、优化结构为能源发展重点,加快构建绿色安全的能源保障网络,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加快以水电为主的电源建设。
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到2020年,力争全市电力总装机达1919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1493万千瓦(按折半计算,金沙江大水电1213万千瓦;中小水电280万千瓦),风电装机12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60万千瓦,火电装机240万千瓦,生物质能等其他电力装机6万千瓦。
1.扎实推进水电开发。全力做好白鹤滩水电站建设援建工作,确保“十三五”期末第一批机组如期投产。加快中小水电开发,全面完成牛栏江、白水江、横江和洛泽河、洒渔河、关河等河段中小水电站开发,新增中小水电装机84万千瓦。
2.加快发展风力发电。以昭阳、鲁甸、巧家、永善四县区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风电建设。建成巧家三股水、海坝、新厂沟、洗羊塘等风电场;加快巧家花木梁子、马家沟,永善老路梁子,鲁甸水磨,昭阳区凉风台等风电场建设;启动昭阳区太平地,巧家木瓦、将军树、小米地,彝良奎香、树林、荞山,永善马楠、茂林,鲁甸梭山等一批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3.有序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以昭阳、鲁甸、巧家、永善四县区为重点,积极推进与高原特色农业和光伏扶贫相结合的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建成鲁甸新街,昭阳区宁边、大寨子、北闸,永善码口等一批太阳能光伏电站;加快推进巧家光伏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建成6.7万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和2.38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工程。
4.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充分利用秸秆、沼气、垃圾等资源,适度发展生物质发电。建成昭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推进镇雄、盐津垃圾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启动建设。
(二)推进电网设施建设。
强化市内主网和配网建设,形成与水电、火电、新能源生产能力相匹配的新型智能电网。
1.加快骨干电网建设。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4座、110千伏变电站16座、35千伏变电站22座;新建500千伏线路2条、220千伏线路2条、110千伏线路2条;增容扩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7座。到2020年,全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3座,变电容量450万千伏安,线路总长1401公里;220千伏变电站12座,变电容量309万千伏安,线路总长1367公里;110千伏变电站39座,变电容量301万千伏安,线路总长1958 公里。形成以500千伏为核心、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覆盖各县区、35千伏为脉络的供电网络。
2.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以改善农村用电条件,提高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加快以镇雄、彝良、永善、大关县为重点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2016年底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实现城乡居民同网同价。
3.强化配电网规划建设。针对配电网薄弱环节,加快配电网规划建设,提高配电网智能化应用水平。构建城乡统筹、安全可靠、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配电网,显著提升供电能力和供电安全水平。支持煤矿“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改造。
(三)加强天然气、成品油供给能力建设。
1.加快天然气输气管网建设。建成水富至昭通、曲靖至昭通2条天然气长输管道,配套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加快天然气城市管网、城市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储气库建设,提高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形成统一调控,上、中、下游协调有序的输配及运营管理体系。按照“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的原则,加快具备条件的乡镇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或建设撬装站,加大天然气推广利用,提高居民用气普及率。到2020年,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城市管道气化率达80%以上,城镇居民用气率达50%以上。
3.积极争取成品油输送管道建设。以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开展曲靖至昭通成品油输送管道项目前期工作,配套推进我市成品油储存体系建设,增强高效稳定的成品油保供和应急保障能力。
(四)抓紧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
以威信观音山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为示范,推进煤层气抽采利用。抓住我市列入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的机遇,加快镇雄、威信、彝良等区域的页岩气勘探力度,力争页岩气开发取得实质性突破。
专栏7 能源建设重点项目
水电站:白鹤滩电站(1600万千瓦),洪石岩电站恢复重建(20万千瓦),陡滩口电站(16.2万千瓦),凉风台电站(11万千瓦),伏龙口电站(6.8万千瓦),格闹河电站(5万千瓦),寨上电站(4.8万千瓦),桐坪电站(3.4万千瓦),寿山电站(3万千瓦),红军桥电站(2.2万千瓦)。
风电场:巧家三股水风电场(4.95万千瓦)、海坝风电场(3.6万千瓦)、新厂沟风电场(4.95万千瓦)、洗羊塘风电场(4.95万千瓦)、花木梁子风电场(10万千瓦)、马家沟风电场(7.6万千瓦)、木瓦风电场(4.95万千瓦)、将军树风电场(4.95万千瓦)、小米地风电场(4.95万千瓦),永善老路梁子风电场(4.8万千瓦)、马楠风电场(19.8万千瓦)、茂林风电场(30万千瓦),鲁甸水磨风电场(20万千瓦)、梭山风电场(10万千瓦),昭阳凉风台风电场(6.9万千瓦)、太平地风电场(9.9万千瓦),彝良奎香风电场(10万千瓦)、树林风电场(10万千瓦)、荞山风电场(10万千瓦)。
太阳能光伏电站:鲁甸新街光伏电站(20万千瓦),昭阳宁边光伏电站(6万千瓦)、大寨子光伏电站(2万千瓦)、北闸光伏电站(3万千瓦),永善码口光伏电站(5万千瓦),巧家光伏电站(20万千瓦);6.7万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和2.38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工程。
生物质发电:昭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2.4万千瓦)、镇雄垃圾气化发电(1万千瓦)、盐津垃圾发电(1万千瓦)。
电网:镇雄荣兴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大关甘顶500千伏输变电二期工程,威信徐家坝、昭阳龙讯、镇雄塘房、鲁甸孔家湾4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昭阳龙家、鲁甸文屏等17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威信马家、盐津中坝等7个110千伏输变电二期工程;威信-镇雄-曲靖多乐500千伏线路工程(境内线路长104公里),威信电厂送出工程二期50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长32公里),成贵铁路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线路长120公里)、威信22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长19公里),鲁甸、巧家2条110千伏线路工程(线路长30公里)。
天然气设施:水富至昭通天然气长输管道(干线长210公里,支线总长约360公里);曲靖至昭通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长280公里,境内约40公里);压缩天然气母站加气站6座;应急调峰储气设施2座。
成品油管道:曲靖至昭通成品油输送管道(管道长度约255公里,年输送能力35万吨)。
附图4 昭通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布局示意图
第三节 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水利保障网络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要求,深入实施“兴水强昭”工程,着力建设水源工程网、城镇供水网、污水处理网及城市雨水管网。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供需平衡、高效利用,实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绿水青山”水网建设目标。
(一)水源工程网。
加快推进以水源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点多带,多源互补,区域互济”的水网格局。全面建成黑石罗、天星坝、胡家山等19件在建中型和小(一)水库工程;新建水富二溪、镇雄坝口河、绥江青羊洞等一批中小型水库,提高供水能力。推进重点区域跨流域引调水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实施昭鲁大型灌区水网建设、永善黄华至县城应急供水等5件水系连通工程,建成昭鲁等一批大中型灌区。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横江热区河谷为重点的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缓解工程性缺水。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加强大江大河、重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健全和完善山洪灾害防治、防汛抗旱管理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到2020年,年供水能力达15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率达36%以上。
(二)城乡供水网。
紧紧围绕城镇建设的需要,着力新建、扩建和更新改造供水管网,提高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供水效率。充分发挥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辐射作用,建设区域联网供水工程,改善小城镇供水设施。有序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到2020年,供水合格率达100%;县级以上城市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建制镇用水普及率达93%,一般集镇用水普及率达90%。
(三)污水处理网。
加大中心城市、县城及重点乡镇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管网,鼓励雨污分流的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发展节水城市,推进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全面完成15个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到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0%以上,污泥处置率达50%以上;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四)城市雨水管网。
加大中心城市雨水管网改扩建力度。改造与建设相结合,以改造为重点,优化管网系统配置,扩大延伸管网覆盖面,提升城市排涝安全保障能力。科学布局雨水收集系统,合理确定工程建设规模,加快县城集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缓解工程性排水不畅的矛盾,提高城市管网雨水收集率。
专栏8 水网重点项目
中型水库工程:建成昭通黑石罗,鲁甸月亮湾,巧家小海子,盐津三龙滩,大关太华,永善营盘、天星坝,绥江罗汉坪,镇雄胡家山,彝良双河、松林11件中型水库;新建镇雄坝口河,水富二溪,巧家红乐、噜布,镇雄苏木、安尔、坪上,彝良瓦厂、中厂,大关中坪、联盟、益珠河等12件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工程:建成盐津水子冲、板厂沟,威信桂香沟、回凤,彝良发达,绥江关村,水富四方碑,鲁甸板粟园 8件小(一)型水库;力争开工建设绥江青羊洞,巧家老深沟,昭阳边箐等43件小(一)型水库。
水网和水系连通工程:昭鲁大型灌区水网、永善黄华至县城应急供水、水富文星至黄沙水库引水、昭阳冷水河调水、巧家炉房水库与小空山水库连接等5件水系连通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现275.12万人饮水体质增效。
灌区建设:续改建鲁甸龙树、巧家引荞等6个中型灌区,新建昭通黑石罗、鲁甸月亮湾等7个中型灌区,规划建设137个小型灌区。
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完善工程:建设昭通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及截污干管工程以及县、乡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和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附图5 昭通市“十三五”重大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示意图
第四节 加快构建高效便捷信息网络
大力提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昭通大数据”,加快互联共享、高效便捷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一)通信网。
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宽带乡村”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全面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到2020年,实现3G、4G通信网络连续覆盖所有城市、乡镇(街道)和行政村,自然村覆盖率达80%以上。有线宽带实现城区、乡镇(街道)光纤到户,城区居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50兆,商住楼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兆,90%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带宽平均接入能力达20兆,自然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8兆。实现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达44.5万户,移动通信用户达344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规模达50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7%。
(二)信息化平台。
加快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公开、网上审批。推进网上信访、电子监察、审计信息、应急指挥、综治维稳、环境监测、社会保障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应用,提高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电子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和农村延伸。推进面向全社会的信用服务、网上支付、安全认证和物流配送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开发。推动农村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支持综合性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积极建设技术、设备、软件、系统集成、网络信息平台,从消费互联网逐渐拓展到加工制造、能源、化工、金融、物流等产业领域,提升全市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三)建设“昭通大数据”。
统筹全市各类信息平台,完善地理、人口、法人、信用、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加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旅游文化、交通物流、质量监督、食品安全、城乡服务等各类行业领域的信息资源串联整合,建设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基本数据库。
基本建成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全市信息化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专栏9 信息网络建设
“昭通大数据”工程:整合串联各类信息资源和平台,构建“昭通大数据”。
“无线城市”工程:新建电视发射站10座,调频发射站30座60台,LTE基站1300个。建设864个站点及传输接入段,建设5G试点。将GSM900M改造为FDD LTE。
“光网城市”建设:传输出口带宽达800G,城区、乡镇光网全覆盖。
宽带乡村建设:农村宽带100%覆盖,行政村平均接入能力达20兆,自然村平均接入能力达8兆。
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成全市播控平台系统集成中心,新建播控中心楼房及机房配套设施;建成昭通全程全网监控平台,包括无线、有线网络用户及数据宽带用户客服支撑平台。
第十一章 突出高原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品牌农业、园区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开放农业为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改造和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将昭通打造为中国西部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实现220亿元,年均增长5.5%。
第一节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严格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推动农业生产向适宜区聚集,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向可持续发展转变。
(一)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的总体要求,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秋冬农业开发、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总产量达250万吨以上。
(二)突出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
立足比较优势,促进农业生产向适宜区聚集,形成功能特色鲜明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布局。在昭阳、鲁甸、巧家,结合实施《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规划》,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优质高效农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苹果、核桃、花椒、马铃薯、荞麦、烟草、蔬菜、蚕桑等优势农产品,高原生态牧场和畜禽标准化养殖,现代农业庄园和休闲观光农业,打造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区。在镇雄、彝良、威信,重点发展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山地牧业、夏秋补淡蔬菜、马铃薯、花魔芋、荞麦、冷流水养殖、猕猴桃、木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区。在大关、盐津、永善、绥江、水富,重点发展库区渔业、热区水果、优质白魔芋、优质花椒、冬早蔬菜、特色畜禽、竹子、林下中药材等生态特色农业,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二次转化增值,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区。
第二节 建设和提升改造高原特色农业基地
立足市场需求,推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培育名优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依托资源优势,建立与龙头企业合作机制,发展与食品、保健品、生物制药、造纸等加工业相配套的订单农业。着力建设以苹果为主的水果基地、天麻为主的药材种植基地、蔬菜基地、蚕桑基地、魔芋基地、马铃薯基地、荞麦基地、木漆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和烤烟基地,基本完成规模化布局。对已建成的120万亩花椒基地、460万亩核桃基地、250万亩竹林基地进行科学管护和提升改造。实现从规模的快速增长向质量的升级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专栏10 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建设
苹果:建成苹果基地45万亩。
天麻:建成天麻种植基地15万亩、配套60万亩菌材林基地,建设林下中药材基地5万亩。
蔬菜: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万亩。
魔芋:建成优质魔芋基地20万亩。
马铃薯:建成马铃薯基地300万亩。
荞麦:建成荞麦基地50万亩。
蚕桑: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0万亩。
木漆:建成木漆基地40万亩。
花椒:新建花椒高标准基地10万亩,提质增效示范改造20万亩,带动农户改造40万亩。
核桃:新建核桃高标准基地10万亩,提质增效示范改造20万亩,带动林农改造40万亩。
竹子:新建以笋用竹为主的竹基地20万亩,重点抚育20万亩,带动林农抚育30万亩。
烤烟:收购量恢复到100万担。
水产养殖:水产养殖面积达30万亩。
畜牧:建设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肉牛规模养殖场、肉羊规模养殖场、蛋鸡养殖示范场、万亩高原生态牧场和特色畜禽养殖基地。
第三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着力提高耕地质量,实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烟水配套、以工代赈等工程,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全市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250万千瓦,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加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力度,发挥技术集成对农业增产增效的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农村土地资源适度向优势产业、优势产品聚集,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第四节 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进一步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健全农业执法、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体系,建设规范统一的质量标准、疫病防治、检验监测、气象服务和市场监管等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努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以销定产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推进生鲜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发展。
专栏11 涉农企业培育工程
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7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50个,其中农业小巨人8个、省级龙头企业50个以上。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0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225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300个。
第五节 努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着力从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方面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
(一)提高经营性收入。
严格执行粮食、烤烟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制度,落实完善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鼓励优化种养结构,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使农民合理享受农产品加工、流通等领域增值收益。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入。
(二)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
改革完善农村各种承包经营权,以农村“三权三证”为重点,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发展“三农”资本市场,确保农村居民分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增值收益,拓宽租金、股金、红利等增收渠道。探索迁入城市的农村居民承包地和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逐步提高建设用地补偿标准。
(三)增加工资性收入。
整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合理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增加县域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居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村居民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增加农村居民劳务收入。稳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55万人以上,实现务工收入5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