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作委员会
(2013年5月)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6月召开的第九次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建设情况的报告。为了解掌握相关建设情况,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常委会副主任马晓红任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姜英凯任副组长,副主任许林为成员的调研组,在市人民政府、市住建局,昭阳区人大常委会、区人民政府以及区直相关部门和太平、龙泉办事处等单位领导的参与下,于5月9日深入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实地察看了省耕塘片区、广电中心片区、工业园区、国际玩具城厂区,查阅了相关资料,观看云南工投昭阳产业公司产城一体化规划情况的视频,听取了市人民政府余佑奇副秘书长、市住建局长田渊,昭阳区政府区长张华昆等的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执行总体规划的情况
(一)总体规划情况。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2年4月由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12〕16号文件批准实施。根据总体规划(2011-2030)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分为核心组团社区和箐门组团2个片区,东至飞机场,南至昭阳大道,北至火车站,规划总面积38.87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昭阳区太平办事处太平、富强等六个社区78个居民小组和龙泉办事处,北闸镇、小龙洞乡的部分村社,现有人口8.5万人,核心组团新区规划面积23.9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定位为行政、商务、文教中心和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旅游服务中心,现代宜居社区;箐门组团片区规划面积14.95平方公里,由箐门工业园区和小龙洞工业园区组成,依托昭阳工业园区发展定位为以玩具、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机电、生物制药、纺织、建材和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产业一体区。
(二)控制性详规编制情况。
昭通中心城市(包含北部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重庆仁豪规划设计公司进行编制。控规编制所需地形图和地质灾害评估工作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步方案已形成,设计单位近期将进行汇报并征询意见。
二、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建设进展情况
(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九纵六横”新区交通路网基本形成。通过BT模式在以昭通大道为主干线的基础上,建设形成横向以国学路-腾飞路,绥江路-彝良路,水富路-镇雄路,盐津路-威信路,纵向以昭通大道,云彩路等为主的新区13条道路建设,总长31.3公里,总投资8.2亿元,敦煌路以及部分规划道路正着手建设。
供水、供电系统,片区供水目前主要依托大龙洞泵站,现有供水管网20公里,日供水约6000方;污水处理未接入污水处理厂,直接排入到利济河。该片区现有供排水设施已难以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已确定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建设供排水及管网工程,解决生产生活用水及排污问题,估算投资3.32亿元。从今年5月开始,将陆续启动供水管网,太平水厂、箐门水厂及截污干管工程全部预计2015年全部完工。片区供电目前主要依靠2座110KV变电站,为满足片区发展的需要,今年将投资6771万元建设110KV省耕塘电站;随着箐门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计划2014年投资5283万元建设110KV园区变电站,工程已进入可研阶段。
开发项目建设情况,已建成投入使用项目16个(紫光大酒店、钻石花园、华园小区、锦海建材城、发达广场、丽水馨城、吉祥公寓、湖畔名园、泰太盛世水岸、倾城时光、融通大酒店、昭阳区2011保障性住房以及昭通火车站、昭通学院、市广电中心及中心广场一期工程)。
在建项目6个(昭通中汇沃尔玛、创盛佳园一期、紫光小区、际桓国际商贸城、北部新洲、2012年工业园区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116.6万平方米。
拟建重点建设项目4个;省耕塘片区开发项目规划用地4050亩,现已完成征地350亩,开投写字楼用地面积597亩,现已完成投资备案工作和市政广场的规划、地勘、招投标等工作,完成投资6000万元(征地款5000万元,修建性详细规划1000万元);工业园区产城一体化项目规划面积300亩,分工业、商业、居住3个板块,计划今年启动100亩居住部份建设。
(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基础投资情况。累计完成投资61.4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1.78亿元,企业投资39.67亿元。计划采用BT模式投资4.6亿建设长9.66公里,宽28米的煤化工专用线,可将“一园五区”连为一体,为煤化工基础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大力开发建设塘房片区:“工业上山”区域内的基础路网建设,逐步引导工业向低丘缓坡聚集,保护坝区耕地。
标准厂房建设情况。由工业园区投资7500万元建设的一、二期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由云南工投昭阳产业公司投资建设的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配套用房,一期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道路硬化,绿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预计5月底有10户企业入住;二期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正开展前期工作。
企业入园情况。已有华新水泥、得云建材、月中桂食品等38户企业入园并陆续建成投产,总投资约8亿元,集钢材、农用物资、二手车等为一体的昭通物流商贸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相关审批手续完成后即可开工建设;侨通迁建工程,省工投炭质还原剂和曲靖众一褐煤精细加工等24个项目即将入园建设。
(三)征地拆迁安置情况。
2008年以来,共征用行政办公中心(一期)五星级大酒店,麻昭高速公路、职教园区、省耕塘片区、24号安置点、工业园区等建设用地13400亩;共处置土地107宗3431亩,成交金额1.42185亿元;拆迁房屋1477户,38.51万平方米,兑现拆迁补偿费约2.3亿元,完成16号安置点(一期)工程,安置79户失地农民和房屋被拆户;完成了3号、4号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在引入商家,按商住分离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
(四)“两违”(违法占地、违法修建)查处情况。
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精神,昭阳区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违法用地和违章建筑的整治工作。三城办事处按照“冻结存量、杜绝增量”的要求,开展整治工作。截止3月底,共拆除违章建筑303处33000余平方米,制止违法用地11起381亩。“三籍”调查工作有序开展,共完成户籍数调查7341户,实际调查户数8358户,地籍调查共完成3712户58.8万平方米,户均158.5平方米;产籍调查共完成3402户104.5万平方米,户均307平方米。
(五)昭通中心城市规划环评实施情况。
北部新区至今未作环境影响总体规划,现在规划环评执行的是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和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09年12月审查通过的《昭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情况。一是对片区现有企业以及入住企业的SO2、NO2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食品加工企业要求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生产;二是对产业空间布局和环境敏感行业进行控制和调整,要求进驻企业做单个环境影响评价,特别是对SO2排放量大的煤化工企业提出了硬性要求;三是水污染控制情况。要求企业通过建设分散式小型处理设备处理污水,设定规范排放口,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在取得环保部门许可情况下就近排放进入地表水体;四是噪声控制、固体废物处理情况。根据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评价体系,生产企业已注意预留厂界环境噪声达标排放防护距离,采取综合性措施,提高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率,目前还没有产生危险废物的企业入住;五是环境影响风险防范情况。根据国家和地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涉及危险化学品企业日常监管。已针对矿冶、煤化工等产业,制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应急预案。
三、存在的问题
按照昭通中心城市“一山、二河、三片区、四公园”的目标定位和中心城市发展规划,近年来,在中共昭通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昭阳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在征地拆迁,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着新区开发建设迟缓、安置任务艰巨、资金筹措困难、管理和服务亟待强化等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划滞后,影响了新区的建设和开发。
昭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虽然已依法实施,但由于规划编制经费不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配套规划编制进展缓慢,片区功能分区尚不完善,地块的规划控制指标尚不明确,规划对建设的规范引导和调控约束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规划实施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不明确,需要建立高度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征地拆迁安置难度大,项目推进举步维艰。
目前,北部新区失地50%以上的群众有9189户30312人(完全失地2682户10019人),急需安置1150户,安置小区用地规模和配套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安置经费来源和投入严重不足。已规划的24个安置点,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24.5亿元;为失地群众购买养老保险缺口资金15亿元。
(三)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筹措困难。
新区开发建设的投融资平台没有完全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存量资产的转换有限,融资平台规模较小,融资能力不足。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突出,影响了新区开发建设的快速发展。
(四)建设重点不突出,管理体制不顺,缺乏年度计划和考核评价体系。
近年来,中心城市北部新区建设重点不突出,导致投资分散,市政设施配套率低,功能难以完善,开发建设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没有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城市管理体制,责任主体和责任追究不明确,导致在管理过程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情况,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依然存在。
四、工作建议
昭通中心城市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是昭通市委、市政府着眼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生态型城市的战略决策,建设“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份,对于加快昭通中心城市辐射、引领、带动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坚定信心,超前谋划,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整合资源,把加快北部新区的开展建设工作作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重要建设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注重规划编制与实施,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引领作用。
市人民政府要统筹考虑,强化对昭通中心城市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综合领导、协调、管理为一体高效机构,充分发挥市规委会的作用,强化职责,以科学、统一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规划编制经费投入,尽快完成控制性详规为主要内容的城市规划体系。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优化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要借鉴外地对失地农民安置的成功经验,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在做好引导、考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快安置小区的建设步伐,把失地农民由传统的划地自建安置转变为组团式、社区化安置和货币化补偿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保和医疗保险体系,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同时,要落实对违章建筑的监管责任,坚决遏制规划区内违法违章建筑的蔓延态势。
(三)千方百计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制约。
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市级融资平台建设,成立市级统一的城市建设融资平台,引入和推广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方式,对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主体进行拓展和创新。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策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产业培育力度。
一是要加大力度,积极推进昭通中汇沃尔玛、际桓商贸城、市职教中心等一批在建设项目的进度,努力筹措资金,尽快启动拟建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新区骨干路网建设;加快省耕塘片区、招投写字楼、飞机场等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尽快启动建设;二是要以“产城一体化”为重点,建设为基础,产业发展为核心,结合北部新区产业发展优势,尽快编制产业规划,合理进行产业布局,为北部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五)制定、完善环保措施,为北部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市人民政府要督促相关部门和昭通中心城市政府,结合北部新区发展规划,依法制定完善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要求,严格执行,强化监督。
(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针对北部新区城市管理较为混乱的实际,要着眼长远,按照国务院、省人民政府的要求,《行政处罚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市人民政府要指导、督促昭通中心城市人民政府,按程序依法组建协调统一,高效运作的城市综合管理执法队伍,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