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执法检查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9607

——2012年6月26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晓红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昭通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工作计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以常委会主任张纪华任组长,常务副主任陈绍余,副主任赵卫、张华贵、马晓红,秘书长张绍明任副组长,7名常委会委员为成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组,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成联远、市直相关部门和昭阳区相关领导的陪同下,于6月6日至7日对昭通中心城市遵守执行《城乡规划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执法检查组先后察看了古城恢复、清官亭公园扩建、国际商贸城、太平16号安置点、乌蒙古镇等9处的建设情况,深入察看了北部新洲开发范围内的违法建筑情况,并听取了市、区人民政府执行《城乡规划法》的情况汇报和三个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开发商的情况介绍。现将执法检查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区人民政府在昭通中心城市执行《城乡规划法》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意识。

《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以来,市政府成立宣传贯彻《城乡规划法》领导小组,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通过法治在线等电视栏目和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城乡规划法》的法律规定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全社会关注城乡规划、关心中心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正逐步形成,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二)积极开展规划编制。

1997年编制完成的昭通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城市理念的深入,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市政府委托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城镇化发展理念等编制完成了《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年4月6日省政府以云政发〔2012〕16号文批准实施,并委托重庆仁豪城市规划设计公司对昭通中心城市规划面积99平方公里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编制,目前进展顺利,计划年底前完成。各种专业规划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后进行。

(三)推进规划管理。

1、推进审批管理。2011年1月事权下划后,区政府出台了《昭阳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补缴土地出让金管理办法》,规范规划审批管理,加强项目的批后管理和验收。2011年以来,中心城市共办理选址意见书67件,用地规划许可证87件,工程规划许可证36件,规划设计条件177件,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62件,完成项目规划核实7件。

2、推进临时建筑审批管理。为加强对临时建筑的审批管理,要求所有临时建筑必须取得临时建设规划许可证和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2008年以来,共批准临时建筑申请5件。

3、推进违规查处。2008年以来,共查处临时建筑59起、700余平方米;查处违规占道1058起,其中私人建房占道堆放建筑材料740起;违法建房也得到一定的查处,仅龙泉办事处2008年以来就拆除违法建筑26户2100平方米,责令停建61户5650平方米。从2011年5月开始,进一步规范粘土砖的生产销售,力求遏制日益泛滥的违法建筑。

(四)中心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按照昭通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和“一山两河三片区四公园”的建设要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路网构架基本形成。2008年以来,先后建成了总长30公里的北部新区“九纵六横”骨干路网和总长23.2公里的“二环路”。货车入城、城区噪音、城区污染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古城恢复面貌一新。完成了北正街、怀远街、建国街等10条街道临街房屋自拆自建、穿衣戴帽和辕门广场、昭通镇署衙门、姜亮夫故居等10个景观景点建设工程,古城面貌焕然一新。

3、旧城改造稳步推进。旧城区西街、陡街、南北顺城、珠泉路、青年路等主要街道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下西街修缮和北顺城延长线、枫园片区道路建设顺利推进,昭阳大道西延线等7个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旧城改造成效明显。

4、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清官亭公园、主席像广场、罗炳辉广场改造顺利完成,辕门广场、望海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凤凰山大型灯光音乐表演工程进入调试阶段,葡萄井彝族六祖分支旅游文化景区建成投入使用,两河改造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即将动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未得到充分体现。未按《城乡规划法》的要求严格执行规划,规划调整未经过法定程序。违法调整规划的行为时有发生。

(二)征地拆迁安置推进缓慢。按照中心城市现行征地拆迁安置政策,有房屋拆迁户1972户加上失地农民约6万多农民需要安置,急需安置的约4万人。

(三)违法建筑日益泛滥。由于违法成本低、甚至违法还受益的影响,监管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叠加,致使违法建筑日益泛滥,对招商引资、城市化进程、政府公信力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2008年以来,新增违法建筑近3000户,建筑面积高达近50万平方米。

(四)建设资金缺口巨大。据昭阳区政府测算,债务总额近40亿元,拟建项目资金缺口20亿元,征地拆迁安置启动资金20亿元(不包括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20亿元),资金筹措十分困难,中心城市建设举步维艰。

(五)中心城市功能亟待完善。

三、建议和意见

(一)完善规划编制,提高规划水平。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统领下,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编制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专业规划以及从严控制好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停车位等重要指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提升文化内涵,提高规划水平。

(二)增强遵守规划的自觉性。树立法制意识,强化对《城乡规划法》的学习宣传,增强遵守规划的自觉性,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已批准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法调整,确实需要部分调整的必须按法定程序办理。

(三)研究探索征地拆迁安置办法。学习借鉴外地征地拆迁安置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考虑安置小区功能与品质,节约土地,控制成本,正确处理依法拆迁与和谐拆迁的关系,研究探索征地拆迁安置办法,突出重点、主攻难点、统筹力量,加快安置建设,营造招商、亲商、活商的社会环境。

(四)加大控制和查处违法建筑的力度。进一步明确履行违法建筑日常监管的责任主体,切实负起责任,坚决控制住新增违法建筑。对现有违法建筑,要组织力量认真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查处违法建筑办法,痛下决心,整合各方力量,区别对待,有计划、有步骤拆除违法建筑。建立健全查处违法建筑的机制,对违法建筑查处不力、执法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追究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加强城市功能设施建设,树立人文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树立人文城市理念,强化城市功能完善,特别是在建成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六)研究探索建设管理中心城市的体制和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和有利于中心城市建设管理的原则,研究探索建设管理中心城市的体制和机制,合理划分事权、财权等,加快城市化进程。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