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县乡人大

大关县:办理代表建议改造“红旗渠”

来源:大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4.28 阅读:3257

大关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推动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2022年1月,大关县翠华镇翠屏村的县人大代表吴兴群提出《关于出水堰加盖板、保持长年通水、保障灌溉用水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及时安排人员下沉一线核实了解情况。

428-1.jpg

经核实,全长76.3千米的大关县出水堰工程输水线路,自1981年投入运行至今已40多年,虽然每年都在开展工程维修维护,但沟渠大部分裸露在外,存在饮水安全隐患,部分渠道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渠道利用率仅0.47,供水保障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大关县人大常委会在广泛了解掌握民生、民愿、民盼后,经综合研判,决定将此建议作为重点件交县人民政府办理,并适时开展跟踪监督,督促承办部门精心组织供水方案,保障群众春灌和人畜饮水。

428-2.jpg

为全面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提高水质卫生标准、保障沿线居民安全出行,持续巩固大关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大关县人民政府坚持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立项对出水堰工程进行改造。经多方努力,2022年5月,出水堰改造工程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1320.78万元,设计工期三年(2022年-2025年)。

工程完工后,将安全保障3个镇9个村、9.9万人、2.7万头牲畜、2.3万亩的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目前,已完成各隧洞口临时道路施工,隧洞开挖累计完成6252m,占设计开挖任务的47.5%。

据了解,大关县出水堰工程自1958年8月动工兴建,至1981年7月续建完工,历时23年,共耗资1193.56万元。为修通57公里长的生命线,有59名关河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这是大关人民经历几代人、用长达几十个春秋的时间、费尽移山心力建成的出水大堰,是大关人用心血谱写的改天换地乐章,人们自豪地把它称作“大关红旗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