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基础前提,是议事之基、监督之要、决议决定之据。今年以来,威信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重大部署,以调查研究之法宝为全年工作开局破题,助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精选题明方向
威信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从人大法定职能职责出发,紧贴中心任务,紧扣决策需要,围绕市委实施“六大战略”“产、城、人”三篇文章定位和县委“11455”工作思路,聚焦扩红、增绿、育人、兴城、富民“五张时代答卷”,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重点民生问题,通过开展前期调研、征求意见,经县人大常委会集体酝酿、讨论,有针对性地选出红色文化旅游、煤炭产业、方竹产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赤水河、南广河、白水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代表建议办理等7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调研主题,由常委会领导带头开展调研。
深调查知实情
找准问题症结,才能分析研判、对症下药,每个调研专题由分管领导牵头,从调研目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人员构成等方面,做好调研方案设计,尽量做足前期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带着感情沉下去,深入一线,通过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既要解剖典型,也要找出问题症结,既充分了解部门、乡镇工作情况,又广泛走访,听取代表、群众建议,解剖“麻雀”,“刨根问底”,力求全面、准确、深透了解情况,掌握实情。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调研方竹产业时,不仅看示范样板,听取有关工作介绍,还随机走访群众,深入田间地头,就种植、管护、存活情况、经营模式等进行详细了解和探讨,鼓励乡村群众树立信心,抓好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在调研红色文旅发展时,调研组既采取联合视察的形式,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观摩、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等,掌握红色文旅工作开展情况,还通过分组调研方式,对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威信段)项目建设、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实地走访,了解主管部门、属地乡村、周边群众等各方意见,多层次、多角度获取翔实材料,摸透情况、找准问题,确保县人大常委会在行使监督职权时更有“发言权”。目前,对红色文化旅游、方竹产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正在开展持续跟进调研。
强解题献良策
人大调研不但要找出问题所在,更要能给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将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进行反馈,督促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在调研报告形成前后,还通过召开在座谈会、主任会议等,通过组织“七嘴八舌式”的讨论,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难点、短板弱项,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实事求是讲成绩,切中肯綮谈问题,精准实在提对策,形成有高度和深度的调研材料,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近期,县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前期调研,确定了今年将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8个、对1部法律贯彻实施开展执法检查、对7个部门开展工作评议、对4项重点民生事项开展专题视察。坚持专题调研和会前调研相结合,为常委会行使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提供“第一手资料”。调研成果中,全局性强、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及时报送县委,提供决策参考。与年度监督议题相关的,推送常委会组成人员作为审议参考,让调研成果转化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其他调研成果经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审议后按程序交“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研究处理,做到谋有效之策、献可行之计,真正发挥人大调研建言献策的参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