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常委会会刊 >2016年第31期(总第103期)

履职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24 阅读:570

——2016年8月29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昭通市食药监局局长  曹松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以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个人履职情况。

     一、履职主要情况

    (一)尚法守法,严把履职底线

    任现职以来,坚决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秉承“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事项必须为”的法治精神,牢记道德操守,规范办事流程,多维度开展食品药品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积极探索公安、司法、食药监等多部门信息共享、联动协作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从严从重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2011年以来,全市依法许可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16101家,实施备案登记食品生产小作坊1487家,依法注销食品药品企业1348家,梳理出6类行政职权182项,责任事项1443项、追责情形1567项。五年多来,全市食药监系统干部职工无失职渎职、滥用职权、营私舞弊等违法违纪情况。

   (二)执行命令,立说立行抓落实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报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虚心听取和接受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1年以来,我局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9件,实现“见面率、办结率、满意率”三个100%。

    (三)创新理念,凝心聚力抓监管

    面对全市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众多、布点分散、受众体庞量大、监管队伍力量薄弱、设施设备缺乏、技术手段单一、系统内机构改革频繁、人心不稳、多年工作目标考核排位靠后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以及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按照“一年改变面貌、两年创新业绩、三年进入前列”的工作目标,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抓改革,理顺监管机制。立足全市监管实际,大力实施市局机关“简政放权”、“减负瘦身”,理清了长期以来久拖不决的市局与县区局责权不清问题。同时,充分利用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机构改革带来的有利契机,积极主动争取政策,新组建了食品药品稽查队伍,在全市146个乡镇(办事处)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所,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数量从2011年的131人增加到2015年底的582人,大部分县区聘请了村级食品药品协管员,建成了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监管网格。

    2.抓整治,规范监管秩序。采取防打结合、标本兼治、联合作战、树标固本、点面并进等工作措施,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深入推进无缝监管。全市5家药品生产企业、19家药品批发企业和1260家药品零售企业和连锁门店已进入电子监管网,覆盖率100%。全市4家药品生产企业、19家药品批发企业、1200家零售企业通过新版GMP、GSP认证换证工作。鲁甸、镇雄、永善等县区省级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顺利通过验收。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滥用食品添加剂、桶装水、硫磺熏笋、问题疫苗、学校医务室药品安全、医疗器械“五整治”等一系列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效果,全市2630个学校食堂近100万学生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涉及食品、药品、医疗器械34165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纳入了规范管理,“三小”食品(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饮)无序经营、占道经营的散乱现象得到有序整治,农村自办宴席、群众采摘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大幅下降,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自我防范意识明显提高。5年来,共查处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化妆品违法案件2714起,涉及物品总值3000余万元。成功查处制售假冒饮料、收购加工销售死牛马肉、制销假冒“1573白酒”等多起影响重大的食品违法案件,捣毁制假窝点4个,逮捕犯罪嫌疑人7人,判处有期徒刑5人,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环境得到有力净化。

    3.抓协调,服务经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特点,促成了中科院院士工作站落户昭通;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进驻彝良县,开发了天麻系列产品;湖南汉森药业集团全资收购永孜堂并投巨资研发新药和新建厂房。协调各方资金近1000万元改善挂钩扶贫点房屋、道路和产业发展。积极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技术支持,使全市中药材种植从2010年的不足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0万亩以上。

    (四)勤政务实,以廉洁铸忠诚

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自觉遵守主要领导“四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纪律。严格自身及身边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和管理,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机关落实“八项规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取消上下班公车接送,规范差旅费报销、物资采购、车辆和财务管理等工作,个人、家人及身边工作人员没有以权谋私、滥用职权、欺骗组织、隐瞒财产等违法违纪情况。

    二、主要工作成效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通过上下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实现“五个100%”,即行政审批回复100%、执法“痕迹化”100%、问题跟踪整改100%、立案案件查处100%、投诉举报处理回复100%。二是应急保障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在实战中得到强化和发展,圆满完成党和国家领导人赴昭通考察调研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全国全省在昭举办的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彝良“9·07”地震、鲁甸“8·03”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防灾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三是监管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市食品药品监管新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新增建筑面积16399㎡。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全市食药监系统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技术人员由2011年的不足30人增加至92名,总人数翻了两番,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项目由2011年的324项增加到现在的565项。四是党建工作、综治维稳工作等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五是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评实现晋位升级,由多年没有名次一年一台阶升为全省16州市前列;六是五年来,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守住了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实现稳中向好、态势可控局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新形势下面对食品药品领域新科技、高科技的制假贩假等违法行为应对措施不足不强;二是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手段还不多;三是破解消除监管中“难题”、“盲点”的效果还不明显,如:“三小”食品、农村自办宴席管理等;四是监管中理论创新、问题研究、结果运用等工作与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四、下步工作打算

    对于存在问题,我将严格按照“两学一做”要求,重点在这几方面改进:一是在学法懂法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在促进监管与服务的有效融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三是在破解监管“瓶颈”难题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四是在科学管理队伍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综合监管能力。

以上报告,请予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