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人大常委会第五评议调查组
(2015年6月)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计划,按照常委会主任会议的统一安排,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晓红为组长,常委会委员张友祥、姜英凯为成员的第五评议调查组,于2015年6月对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杜崇忠同志进行了工作评议调查,现将评议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评议调查工作的基本情况
按照常委会工作评议实施方案的要求,第五评议调查组制定了具体的评议调查工作方案。6月2日,评议调查组到市旅发委召开评议调查座谈会,市旅发委全体干部职工、下属单位负责人、昭阳区旅游局班子领导、大山包景区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和大山包旅游开发公司等6家旅游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评议调查组组长马晓红作了动员讲话,杜崇忠同志作了履职报告,进行了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会后,调查组分别同市旅发委中层干部、昭阳区旅游局领导和参会的6家旅游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个别谈话,听取意见和建议,并查看了相关文件资料。6月3日至6月5日,评议调查组深入大关、水富两县进行了深入调研,实地察看了黄连河风景区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情况,西部大峡谷温泉景区建设和邵女坪特色旅游集镇建设情况,走访了2家旅行社和2家旅游企业,听取了两县旅游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进行了民主测评和问卷调查。在评议调查期间,共召开座谈会三次,个别谈话40人次,走访2家旅游企业和旅行社,征求到书面意见建议共13条。
评议调查中,调查组共发出并收回关于市旅发委工作情况的调查问卷和对杜崇忠同志的民主测评表各76份。经统计,对市旅发委工作总体评价为“好”的70份,占92.1%;为“较好”的6份,占7.9%,无“一般”和“差”。对杜崇忠同志民主测评表中,“德能勤绩廉”共有13个子项目,共988个评价,评价为“好”的共924票,占93.5%;“较好”共59票,占6%;“一般”的共5票,占0.5%;无“差”评。
二、杜崇忠同志履职的主要情况
杜崇忠同志2011年6月被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旅游局局长,2014年市旅游局改为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后任市旅发委主任。任职以来,该同志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1235”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带领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破解旅游产业发展难题,有力推动了我市旅游产业发展。
(一)率先垂范,群众公认。
该同志任职以来,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雷厉风行,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指导县区、服务企业,受到各方面的好评,取得良好的业绩。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游客人数从2010年的591万人次增加至2014年1800万人次,增长了3倍;7个收费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从2010年的64.7万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122.4万人次,门票收入从2010年的2607.2万元增至2014年的10656.9万元,增长了4.1倍。市旅游局获2012年省政府全省旅游第二次创业先进单位、省旅游局旅游节庆一等奖、市政府招商引资奖,2013年获省旅游局昆明狂欢节展演巡游一等奖,市旅发委获2014年省旅交会展台奖和组织奖、市政府招商引资奖。杜崇忠同志个人在2013年度考核为优秀等次,并记三等功,2015年5月受市委嘉奖。
(二)认真履职,勤奋敬业。
1. 深入调研强化指导。多次深入各县区调研旅游资源、景区景点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旅游发展出谋划策。4年来撰写调研和专题文章10多篇,亲自执笔大关罗汉坝旅游策划方案。
2. 重视宣传推介昭通。带领各县区旅游部门和企业参加“南博会”、“川滇黔渝藏”旅游商品交易会、四川国际旅交会、2014年中国国际旅游交易等节庆会,多形式宣传推介昭通旅游。
3. 争取资金加大投入。为发展昭通旅游业和扶持旅游企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破解资金难题,多次到北京、昆明争取项目和资金,4年来,共争取到专项资金6720万元。
4. 不断改善旅游设施。围绕打造三条精品旅游主干线,通过加大招商引资、政府增加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推进“四个一批”(一批景区景点、一批旅游酒店、一批旅游特色村、一批旅游小镇)建设,2011-2014年累计完成投资106.05亿元。
5. 努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围绕旅游“六要素”,综合接待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全市星级酒店由13家增至22家,床位数由1640个增至3160个,住宿接待能力翻了一番;星级经济型酒店从无到有,达到42家;旅行社(含分社)由7家增至21家;成立了3家旅游汽车公司,载客能力达1186个座位;评定星级农家乐和民居客栈129 家;成立了昭通市旅游业协会和导游、饭店、旅行社、景区4个分会,发展会员200多人,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旅游体系。
6. 注重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培训旅游行政管理人员1917人次、旅游从业人员9609人次,287人取得国家导游资格证书。
(三)廉洁自律 ,从严要求。
该同志认真执行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党组工作重要日程,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在工作、生活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领导班子努力做到正直、廉洁、民主、团结、务实、高效,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4年来班子成员及其配偶、子女以及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没有因违法违纪违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调研、走访和问卷调查,该同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的力度不够。对全市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培育的把握还有欠缺,旅游规划的执行不够严谨,随意性大,对旅游产业政策的研究还不深不透,创新举措不多。
二是抓指导协调的力度不够。我市各县区旅游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平衡,旅游企业小、散、弱,需要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群策群力发展旅游产业。
三是抓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不够。旅游品牌企业少,旅行社实力弱,旅游产品单一,缺乏旅游精品线路,旅游商品开发还没有形成规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四是抓管理的力度还不够。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不够规范,服务不到位。
四、工作建议
(一)注重加强统筹协调,促进全市旅游追赶发展。围绕“磅礴乌蒙、神奇昭通”的定位和“1235”旅游发展思路,按照全省旅游“二次创业”要求,积极探索我市旅游发展的新途径,坚持总体规划、分期开发、以城带乡、以旅促农,统筹兼顾,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研究规划、研究政策、研究措施、扶持企业上来,注重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打造精品。要协调好有关部门规范设置城镇、道路、机场、码头、港口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旅游指示牌和标识标牌。
(二)注重强化规划引领,狠抓旅游规划落实。严格执行旅游总体规划,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维护规划的严肃性。要沉下心来与旅游部门、企业共同研究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确保旅游产业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注重强化创新驱动,促进旅游产品开发。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旅游,政府打基础、创环境,引导扶持树品牌、创效益,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努力创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知名品牌和特色服务。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艺术,开发民间手工艺品,为旅游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要开发特色旅游服务,开拓新旅游领域,拓展旅游层次,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四)注重强化行业管理,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公路和景区配套的水利、电力等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景区道路、旅游厕所、景区停车场、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大力整治旅游城镇、景区脏乱差现象。加强行政管理、规划策划、企业经营、行业服务四个层面的旅游人才体系建设,培养一批懂市场、善管理、会管理的旅游专业人才,打造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导游队伍。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推进旅游规范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创造安全、和谐、文明、优美的旅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