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
昭通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 杜崇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对任命人员进行工作评议的相关要求,我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个人履职情况。
一、履职情况
我自2011年6月经市二届人大第35次常务会任命为昭通市旅游局局长,2014年8月任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和关心支持下,我始终认真履行旅游产业综合部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职责,于2013年10月受市政府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5年5月受市委嘉奖。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综合履职能力。
到旅游部门工作以后,我坚持“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不断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把自己从一名“新兵”尽快转变为行家里手,创新工作思路,努力破解制约昭通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类问题和困难。4年来,先后撰写产业调研和专题文章10余篇,亲自组织开展部分景区(点)的深度策划规划,到有关学院作昭通旅游产业发展专题讲座,不失时机的推介昭通旅游。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切实依法行政。
一是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二是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带头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处理问题,切实领导、督促、支持本部门、本行业严格依法办事。做到不滥用公权,不以权代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几年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旅游执法不当而产生纠纷引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三)提高人大决定执行力,接受常态化监督。
一是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严格按要求列席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会议,从来没有发生过借故不列席会议的情况。二是认真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011年至2014年,我们共办理代表建议7件(其中主办6件,协办1件),比上一个4年增加6件。我把办理好代表建议视为履行自己神圣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亲自带队研究,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抓好各项办理工作,确保每一件建议都落到实处,并发挥应有作用。人大代表建议办结率、办复率、代表满意率均达到100%。三是积极争取市人大对旅游工作的监督和关心。从2012年开始,市人大每年都把旅游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调研内容,对昭通旅游产业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如在2010年各县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有1个县把旅游作为产业发展工作进行部署,到了2014年,11县区都把旅游列为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绥江县甚至提出“一切发展紧扣旅游”的工作思路。
(四)立足本职,用心工作。
4年来,我把“不负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紧紧围绕昭通打造“一圈两点三线五品牌”的“1235”旅游发展思路,团结带领班子成员及全市旅游系统干部职工,抢抓机遇,埋头苦干,全力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培育和旅游强市建设,推动昭通旅游产业稳步迈上发展的新台阶。与2010年相比,2014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从591万人次增至1800万人次,增长了3倍,年均递增32.1%;旅游总收入从20.1亿元增至85亿元,增长了4.2倍,年均递增43.5%;旅游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增至4.3%,增长了2.4个百分点。7个收费景区景点接待游客量从64.7万人次增至122.4万人次;门票收入从2607.2万元增至10656.9万元,增长了4.1倍,年均递增42.2%。2011-2014年,全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06.05亿元,年均增幅达63.4%,4年共争取中央、省级旅游主管部门专项资金6720万元,是前一个4年总和的3.6倍。
1. 抓基础,推进硬件设施建设。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列为重中之重,全力推进景区(点)、宾馆酒店、旅游小镇和特色村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质旅游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市开投、交投、昊龙、路红、伊力、大境界等一批大企业纷纷涉足昭通旅游,大峡谷温泉深度开发、黄连河景区升级改造、大山包国家公园建设、乌蒙古镇打造等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和运营。
2. 抓配套,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把构建旅游服务体系作为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内容,促进旅游业态尽快形成。2010年至2014年,全市星级酒店由13家增至22家,床位数由1640个增至3160个,住宿接待能力翻了一番;星级经济型酒店从无到有,达到42家;旅行社(含分社)由7家增至21家,4年增长3倍。旅游团队餐饮服务企业等实现零的突破,成立了3家旅游汽车公司,载客能力达1186个座位;评定星级农家乐和民居客栈129 家。成立了昭通市旅游业协会和导游、饭店、旅行社、景区4个分会,发展会员200多人。旅游标准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 抓素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强化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制定完善了全市旅游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专题培训班学习、常规学习培训、干部交流轮训、组织考察学习等措施,使全市旅游系统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2011至2014年累计培训旅游行政管理人员1917人次,是前4年培训人次的6.77倍。2011至2014年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9609人次,是前4年培训人次的7.83倍。二是强化导游队伍建设。2012年至2014年共有1099人参加考试,其中287人考试合格取得国家导游资格证书,分别是前3年的2.12倍和1.65倍。三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全力提升干部作为能力,切实发挥部门法定职能作用,旅游队伍得到组织高度重视和关心。市旅发委4年新增科级单位3个,增加人员编制21名,实现编制翻番。4年里机关有2名处级领导得到提拔任用,2名科室领导成长为处级干部,1名县旅游局领导提拔到市旅发委担任领导,改变了市旅游局组建10年无处级干部提拔的现象,有12名机关干部提拔到科级岗位任职。
4. 抓规划,推进旅游产业布局。高标准、高起点抓好市县产业规划。2011年到2014年编制市县级旅游规划31个,开展旅游策划6个。规划数量和经费投入均是前4年的3倍多。
5. 抓推广,推进旅游宣传营销。2011年至2014年累计投入旅游宣传营销经费2600万元,是前4年600万元的4倍。一是加强与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合作,做好“磅礴乌蒙·神奇昭通”品牌宣传。二是强化新媒体应用,全力拓展宣传营销的空间和渠道。组建市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推进昭通旅游网、旅游结算平台、旅游移动信息化平台“三网合一”工程,智慧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大力策划、组织各类旅游宣传节庆活动,扩大旅游知名度。四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营销措施。大力营销线路产品,4年累计邀请旅游买家650人次来昭通考察,是前4年邀请人数的5倍多;4年累计赴市外重点客源市场开展宣传营销活动52次,是前4年的4倍多。
6. 抓协调,推进部门职能转变。积极争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支持,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市级成立旅发委,主要景区成立管委会。市旅发委兼职副主任达13个,实现了部门职责从单一的行业管理向综合协调转变。先后组建大山包、黄连河、大峡谷、小草坝等4个景区管委会,人员编制达48人。积极协调县区强化旅游行政管理职能,5个县区实现机构单列或独立运行。旅游部门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的局面发生较大改变。
7. 抓执法,促进旅游市场稳定。市级成立了市旅游执法支队,8个县区组建了旅游执法大队,认真开展旅游执法检查,确保昭通旅游市场秩序稳定。4年来,全市没有发生较大旅游欺客宰客现象和旅游安全事故,游客投诉处理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8. 抓民生,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把扶贫、救灾等工作作为民生工程积极抓好落实,4年为挂钩扶贫点筹措资金120万元,是前4年支持扶贫投入的3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旅游主管部门救灾支持,争取彝良“9·7”地震、鲁甸“8·3”地震旅游补助资金共计2380万元,其中争取到彝良地震重建补助是豆沙地震重建补助300万元的2.2倍,争取到的鲁甸地震重建补助是豆沙地震重建补助的5倍。
(五)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维护班子团结和统一。
一是严格执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对事关全局的“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项,坚持集体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严格按程序办事,不搞“一言堂”。二是以人格力量带班子。做到心底坦荡、胸襟开阔、诚恳待人,努力做到既坚持原则、严格要求,又放手放权、体谅宽容,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培养单位良好的工作人文环境。三是以身作则,调动干部职工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对单位干部职工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人、以作风感人,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有效树立干部队伍作为旅游人的荣誉感和历史使命感。
(六)廉洁自律,清廉从政。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严格遵守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时刻不忘党的宗旨,处处注重自身形象,用心做事,真诚待人,廉洁勤政。时刻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反面案例警醒自己,没有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行为。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和管理。我任现职以来,单位没有干部职工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二、存在的不足
(一)抓旅游产业发展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理论、态势等研究不足,对昭通旅游的深度挖掘不够,思考不足,抓旅游产业发展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在旅游产品的策划和开发上研究不够、创新不足。
(二)抓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还不够有力。经验主义严重,一些工作凭经验决策,缺乏学习了解和调查研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墨守成规,方法、措施缺乏创造性,在抓景区和配套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人才队伍等方面措施还不够有力。
(三)抓工作落实还不够到位。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决策有差距,落实不够到位。工作中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工作停留在文件上、口头上,布置安排多,督促落实少,工作浮于表面。
(四)对个人要求还不够严格。存在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思想上有所懈怠,有时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所下降,对工作放宽要求,降低标准,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等大政方针、政策时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没有始终坚持原则。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学习中央、省市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旅游发展理论、态势的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开拓自己的眼界。二是深入调研。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指导全市旅游产业建设,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强合作。增强与其他旅游发达地区和周边重点客源市场的交流沟通,使昭通旅游产业的建设、发展尽快融入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旅游发展洪流。
(二)改进作风,坚决执行落实市委政府的决策。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以市委、市政府建设旅游强市目标和建设大旅游产业的决策部署,实现旅游产业强、企业强、队伍强为自己工作的目标,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严谨的作风,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对充分发挥市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昭通实现富民强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抓好旅游产业发展各项工作。
1. 进一步抓好旅游产品及线路配套等基础建设。一是要抓好旅游策划规划。从策划着手,用策划指导规划,以规划落实项目。二是要抓好旅游招商引资。着力解决旅游项目数量少、规模小、落地难等的问题,努力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新突破。三是要抓好旅游产品提质增效。尤其是要把景区建设与景区创A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快景区创A步伐。四是要抓好旅游配套设施。继续加大协调、争取力度,切实解决旅游交通沿线的旅游厕所、休息站、观景台、导视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
2. 进一步抓好旅游宣传营销。继续实施旅游宣传营销的倒逼机制,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努力在新一轮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今年尤其要抓好首届“中国·昭通大山包国际翼装飞越旅游节”的筹办工作,确保活动成功举办。
3. 进一步抓好旅游产业环境建设。一是抓好旅游市场整治。严厉打击“黑导”、“黑社”、“不合理低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二是强化旅游安全生产。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抓实抓好旅游安全生产。三是强化旅游社会环境建设。规范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经营行为;引导旅游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努力塑造昭通旅游新形象。
4. 进一步抓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需要,着力抓好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旅游人才队伍。
5.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以开展好“三严三实”活动为抓手,以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扎实的作风,坚决落实好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认真履行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廉洁自律,进一步转变作风,重心下移,为基层旅游企业排忧解难,自觉践行 “三严三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促进全市旅游系统新风正气常态化、长效化。
(四)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上做到精益求精,学习上做到积极主动,克服工作中存在的畏难情绪,筑牢廉政防线,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切实履行好党风廉政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确保自己和单位不出现违反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和廉政要求的情况。
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对我进行工作评议,是对我履职情况的一次检查、监督,也是对我个人的鞭策、鼓励和支持。我一定认真接受评议,认真听取评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常委会组成人员评议意见进行认真整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依法履职,全力而为,不辱使命,为昭通旅游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