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28日在昭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昭通市审计局局长 廖兴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关于2002年度昭通市本级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云南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的规定和全国、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市2002年度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以强化依法行政、规范预算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切实纠正和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反映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工作在维护财经纪律、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具体指导下。主要审计了市本级财政预算及税收计划执行情况,水富、绥江两县财政决算及税收征管情况;市交通局、广电局、农牧局、市委党校、农科所等部门预算执行及公安、交警财务收支情况;市社会保障资金、国债项目资金、非典专项资金、国道213线拆迁资金及八个县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受市委组织部委托,还对林业局等三个市直部门及大关县等五个县的主要领导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对政府外债及市广电局所属广达公司、广告公司、微波传输公司管理体制,市农科所脱毒马玲薯项目资金进行了专题审计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2 年度审计查出违规违纪问题整改情况
在2002年的审计工作中,我局坚持真实性审计为基础,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主线,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在披露和查处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重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及审计项目后续管理。全年审计共查出各类违规金额447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 673万元,应收缴市财政44万元,应归还原资金渠道56万元,应调帐处理97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685万元。审计项目结束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督促检查和整改落实的力度,总的来说,各部门比较重视对存在问题的整改工作,根据审计意见及建议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如市农牧局以审计为契机,对系统内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的按照审计建议及时调整更换财务人员。到目前为止,审计机关作出的决定、意见基本得到落实。应缴财政款项已收缴入库 35 万元,应调帐处理的经济事项已按要求进行帐务调整,指明要求纠正事项基本得到纠正。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部门经费不足,部分应归还原渠道的专项资金未及时归还,有待进一步督促落实。
二、 2002 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02 年我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4462 万元,为市人大批准预算数13699万元的105.6%,比上年完成数17511万元减收3049万元,下降3.4%。主要是由于所得税税收政策调整及内昆铁路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完工,致使两个所得税及建安营业税分别下降71%和50%,若剔除以上减收因素,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1.5%。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289万元,为人大批准预算数4573万元的96.8%, 比上年完成数58158万元减支 13869万元,下降23.8%。主要是上级对我市的基本建设、扶贫、国债等部分专项资金由原来预算下达改为直拨财政专户管理,未列市级财政预算支出。若剔除以上因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较上年增长10%。
审计情况表明,2002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圆满完成市人大批准的年度预算收支任务,确保了人员工资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农业、教育、扶贫等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全市经济平稳运行及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审计市财政局具体组织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2年市级财政减收增支因素较多,受两个所得税分享政策、重点工程项目完工及云天化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导致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加之县级财政自给率低,靠上级补助及转移支付维持机构运转,保工资发放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市财政局在市委、人大、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算管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从严控制财政支出,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但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不够,有的部门存在坐支、截留、挪用等情况;二是少数单位预算外资金未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部分行政事业性规费收入未严格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三是财政往来款项未按规定全部进行清理,有的部门借款长期占用财政资金;四是财政票据领用,监督、检查工作有待加强。
(二)审计市地方税务局税收计划执行情况。
2002 年市地方税务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政策,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在完善中小税源管理,积极清缴欠税,防止税收流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税收任务。全年共组织地方税收入库8678万元,占计划 8700万元的99.8%,比上年入库10603万元减少1925万元,下降18.2%。税收征管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受征管环境及条件制约,我市车船使用税、屠宰税、建安营业税仍存在流失情况; 二是部分市直单位门面租金、经营性收费、自筹基建等税收存在漏征漏管情况;三是税收收入过多地受计划约束和调控,存在当年税款跨年度征收入库情况。
(三)审计县级财政决算及税收征管情况。
为规范县级财政预算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及省审计厅要求,我局对绥江县、水富县 2002 年度财政决算及税收征管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情况表明,两个县的财政收支决算情况是真实的,县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开源节流并重,在控制财政支出,加强源头管理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财政预算管理及税收征管中仍存在薄弱环节,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财政预算管理方面:一是财政部门重复开设银行帐户;二是部分预算外资金未按规定缴入国库;三是专项资金管理有的不合规。扶贫专户“待核销资金”余额大,借款长期未归还;四是往来款项未按规定进行清理。有的县财政暂付款余额达1738.71万元,未及时清理收回,被部门长期占用,给预算资金调度带来困难;五是预算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县机构费用均以批条形式追加预算支出,预算缺乏约束力;包干经费未按规定批复下达到部门,经费安排缺乏透明度,同时存在违规调整决算支出等情况。
税收征管方面:一是部分税种征管不力,存在漏征漏管情况。特别是屠宰税、车船使用税、房地产税及建安营业税存在流失情况;二是税收过渡户调节税收收入。当年应征税款未及时足额征收入库,长期滞留待介户;三是农税减免款管理不严,存在长期挂帐情况;四是税收退库手续不合规。税务部门存在自批自退等情况。
(四)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制约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受市委组织部委托,我局先后对市计生委、交警支队、林业局及永善、彝良、盐津、大关、威信县政府原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有关经济事项及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离任审计。审计情况表明,上述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未发现个人重大违纪事项及不廉洁行为。但单位及其分管部门财务管理仍存在一定问题。
市直部门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多数部门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帐务不健全,往来款项不清,帐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预算外资金未按规定缴入财政32.6万元。
县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项资金管理不合规。普遍存在因县级财政困难而欠拨专项资金及部门转移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情况;违规借用财政资金交纳税款;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财务管理有待加强。个别县生态办虚列生态建设资金支出192.7万元;未使用正式税务发票列报生态工程款 252.6万元,导致漏缴国家税收8万多元;有的县政府办95年预付施工企业工程款130万元长期未结算收回。
上述情况表明,大部分单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执行财经纪律情况是好的。但也有少数部门财务审核把关不严、财务管理混乱,主要是管理制度不健全、制约机制不完善、财经纪律观念淡薄造成的,应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财经法律的宣传与学习,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五)审计市直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为规范部门财务收支行为,完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我局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较多、使用财政资金数额大、具有二次分配权的主管部门市交通局、农业局、广电局及市委党校200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对市农科所财务收支进行延伸审计。预算执行中存在下列问题: (1)虚列专项资金支出342.05万元;(2)行政事业费挤占专项资金48.68万元;(3)隐瞒收入及补助41.08万元;(4)预算外资金未严格按规定缴存财政专户75.06万元;(5)漏交国家税金 2.82万元;(6)违规收取质检费10万元;(7)未通过政府采购,自行购买汽车及设备30.18万元;(8)往来款项未按规定进行清理。部分单位资产及债权债务不清,随意冲销往来款项,部门资金管理存在安全隐患;(9)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的部门管理的财政性专项资金数额很大,但无专门财会机构核算及监督管理,无法保证资金使用合规性及财务核算准确性。
(六)扶贫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为切实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真正用于项目上,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我局组织并抽调市县两级审计人员,对昭阳区、鲁甸、巧家、彝良、威信、永善、大关、绥江八个县区的扶贫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交叉审计,共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144.74万元,占审计金额的7.8%。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1)财政部门挤占扶贫资金188.5万元、虚假投入扶贫项目50万元;(2)扶贫主管部门擅自改变项目计划627万元、弥补行政经费15.90万元、拨付非扶贫项目实施单位15元;(3)项目实施部门及用款单位弥补行政经费45.05万元、用于建房及购买车
辆18.13万元、擅自提项目管理费2.24万元、虚列项目资金支出130万元、擅自改变项目计划48.39 万元、用于其它支出1.37万元。
上述情况表明,我市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若干问题,管理亟待加强。一是部分县申请立项随意性大;二是资金未严格实行专户储存,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监督;三是扶贫项目检查验收及跟踪问效未落到实处。各级政府应制定管理办法,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损失浪费、擅自改变用途、任意扩大预算造成项目资金短缺及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行为,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对项目久拖不结,导致工程不能如期发挥效益的,应追究相关责任。
(七)专题审计调查情况。
根据省审计厅及市政府安排,我局对农科所脱毒马铃薯项目资金,市广电局所属广达公司、广告公司、微波传输公司财务管理、经营状况及效益情况,政府外债管理体制进行专题审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脱毒马铃薯中心”隶属于市农科所,主管局为市农牧局,现有职工7人,实行企业化管理。 1999年至2002年先后由四个部门拨入马铃薯项目资金71.7万元,经营收入0.06万元,项目资金支出62.39万元,资金结余9.37万元。该中心在马铃薯研制、生产及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财务核算及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财务管理方面主要存在:(l)帐务核算不健全。未按规定设置相关帐目,反映和核算脱毒马铃薯整个生产、经营、销售过程;(2)挪用项目资金6万元用于永丰和大山包基地设施建设;(3)应收帐款60.14万元未按规定及时清收,给项目科研资金周转造成一定困难。经营管理方面主要存在:(l)生产经营过程管理混乱。产品出库、入库及销售情况不清,未准确反映经营成本及盈亏状况;(2)市场营销观念淡薄,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意识。
2、广电局所属高原广告公司、广达信息公司、微波传输公司均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和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一定资产及经营规模。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调整,原昭阳区广电局整体上划后,因帐务移交不彻底,致使上述公司帐务核算、资产移交、债权债务清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1) 公司管理体制不顺、政企不分;(2)资产及债权债务未严格按规定清理合并。撤消后的原昭通有线电视台会计主体仍在独立运行,且与新成立公司发生帐务往来,资产及债权债务不清;(3)会计核算不合规。采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和核算,无法正确核算企业盈亏;(4)微波传输公司偿债能力有限,银行贷款潜在风险;广达公司有线电视用户缴费率仅为48 % ,欠费问题突出。
调查情况表明,市区广电部门在撤地设市期间成功地进行合并,并确保了合并期间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正常进行,但上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核算比较混乱,主要是政企不分、职责不明、体制不顺,与主管部门利益分配未完全脱钩造成的。应尽快理顺与主管部门关系,明确职责、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运作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3 、为摸清政府外债规模及债务偿还情况,对我市政府外债管理体制进行专项调查。到目前为止由本级政府担保或承贷承还的世行贷款协议资金 42560.77万元(人民币),截止2002年底累计应偿还到期债务11992 . 47万元,其中:应偿还本金7710.70万元、利息3828.21万元、承诺费453.51万元。目前我市各级政府外债已进入还贷高峰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财政较为困难,大部分县靠上级补助过日子,保人员工资发放仍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偿还巨额债务加剧了地方财政困难。审计情况表明,政府外债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 ( l)借款管理使用及归还等分散脱节、责权利不统一、监督机制不健全; ( 2)部门责任心不强、债务不清、帐实不符、效益不高等。建议今后引进利用外资时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偿还能力,提高外资使用效益及管理水平。
(八)其它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根据省审计厅计划安排,我局对全市非典专项资金、失业保险及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国道 213 线拆迁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
非典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的传播工作,为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我局对全市非典专项资金及社会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以下问题:〔l)财政专项资金投入不足,部门和单位非典资金严重超支:( 2)有的县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在过境线上设卡收费; ( 3)我市卫生防疫部门技术设备落后,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础设施条件差。
为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规范资金运作,确保专款专用。我局对市级 2002 年度失业保险及下岗职工生活保障资金管理、使用、发放情况进行了审计。发现下列问题:( l)帐务处理有的不合规; (2)违规用失业保险基金发放借款 30 万元。借款到期两年,我局要求限期追回,但至今未按规定收回。
根据市政府安排,我局对 213 国道靖安段三期工程拆迁资金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和抽查情况表明,市征迁办均按政策办理补偿,保证资金足额兑付,未发现克扣农户搬迁费情况。但靖安乡在资金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l)资金缺乏监督管理。临时用地专户资金与其它资金混淆,收支情况不清; (2)未按规定用途使用征迁费 21 . 66 万元。
(九)公安、交警行业审计情况。
为加强执收执法部门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根据省审计厅安排,我局对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2002 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行业审计。
市公安局财务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l)科室银行帐户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核算; (2)罚没收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未严格管理。罚没收入不按规定时限上交,有的长期滞留在执法人员手中;证照费、法医鉴定费等由科室开户管理,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甚至存在上下级之间用现金方式移交;(3)虚列支出 96万元、重复列支2.5万元、以领作支 175 . 5 万元;(4)未真实反映收入 236 万元; (5)固定资产不入帐229.44万元;(6)用上年虚列特情费、缉毒专项经费等款项购买丰田车一辆 44.3 万元;(7)票据管理不合规。科室票据领发、使用、缴销、结存数量不清,收入未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市交警支队及抽查的部分县区交警大队财务收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漏交国家税金55.02万元;(2)执行越权审批违规收费92.13万元;(3)收入不入帐、私存私放4.5万元;(4)隐瞒漏报收入237.24万元;(5)转移收入96.32 万元; (6)会计资料不完整、帐务核算不健全、无依据冲销事业基金帐务。(十)环保国债项目审计情况。为加强我市环保国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对昭通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环保国债项目工程建设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昭通市垃圾处理厂批准概算总投资为 3819.04 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补助1900万元,其余由地方配套及业主自筹资金解决。2002年底资金到位1535万元,其中:国债及省级配套资金1035万元、业主(昭阳区环卫站)贷款500万元。工程预算执行中主要存在:(1)违反招标文件规定,多计监理费40.04万元;(2)欠缴已征用109.5亩土地的耕地占用税;(3)工程造价超概算严重。该工程招标总金额4572.78万元,超过批准概算总投资,753.74万元,要完成初步设计中的建设内容,预计总投资可能突破5000万元;(4)挤占国债专项资金424.1万元;(5)项目资金管理不合规。国债资金未按规定开设专户管理,违反建设程序,项目施工图设计未经有关部门批准 。
昭通市污水处理厂批准概算总投资概算为11924.19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债资金补助5600万元,其余由地方配套及业主自筹资金解决。2002年底资金到位3200万元,其中:国债及省级配套资2200万元、业主(市供水公司)贷款1000万元。工程预算执行中存在: (1)欠缴已征用 136 . 8 亩土地的耕地占用税;(2)欠交印花税0.58万元;(3)挤占国债项目资金609.09万元。
上述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项目39项,共查出各类有问题金额5449万元,其中:管理不规范金额5087万元、违规金额362万元。我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分别依法作出审计决定、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应收缴财政15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121万元,应调帐处理40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5087万元。到目前为止,已收缴入库15万元,其余应纠正事项正在逐步落实及整改过程中。
三、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管理及审计监督工作的意见
(一)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提高财政综合能力。从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看,我市预算外资金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很多部门的行政性收费、规费收入及预算外资金存在隐瞒不报,甚至形成帐外资金,脱离财政部门监管等问题。要继续加大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行为,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对坐收坐支、隐瞒不报预算外资金情况的,要严肃查处;对国家明确规定应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规费收入,各级财政应严格依法收缴国库,不得作部门预算外资金管理使用,确保预算外资金规范、安全、有序运行。
(二)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大部分县区靠上级补助过日子,财政保工资发放存在很大缺口,投资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市经济的发展。从部门预算执行及专项资金审计情况看,各级财政在地方财力十分困难条件下安排拨付的专项资金,被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层层截留、挤占、挪用,严重影响项目实施及效益的发挥。主要是少数部门财经纪律观念不强、检查验收及跟踪问效未落到实处、重投入轻管理监督。为确保有限资金真正用于项目上并发挥效益,管理计划、资金、项目的部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制度及违规处罚措施,加强项目后续管理,切实纠正部门违规行为,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工作依法有序进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会计工作已纳入法制化轨道。但许多部门对会计工作认识不足,会计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财产物资不实、债权债务不清、会计信息失真、内部管理松弛,帐务混乱、差错严重,编制虚假财务报表掩盖真实财务状况,影响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及职能发挥。要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和完善会计工作,加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政策水平,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切实纠正会计违法行为及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促使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四)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目前我市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试点工作,在市直部门实行财政统发工资、扩大政府采购范围、预算外资金逐步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实行收缴分离等管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财政国库执行机构及业务科室人员少、工作量大,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范围及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在完善银行帐户归并、规范预算外资金收缴程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以适应财政体制改革和强化预算管理的需要。
(五)将审计整改列入政府督查范围。近年来虽然预算执行部门违反财经纪律情况有所好转,但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仍不容忽视。仅今年审计机关就查处不少问题,如主管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预算外资金未严格按规定管理、隐瞒漏缴国家税收、财务收支不实、会计信息失真、资产及债权债务不清等。同时在落实审计决定、采纳审计建议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各预算执行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今后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意见及建议,要限期认真进行纠正和整改,把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及建议作为政府督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的整改情况要列入政府督办内容,加强督办力度,把审计整改真正落到实处。
(六)正确处理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监督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审计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这一大局,树立审计监督与服务并重的观念,要在查处和纠正违规违纪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研究深层次、带倾向性的问题,要从微观审计入手,查找宏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机制上、制度上提出审计意见及建议,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七)监督关口前移,变单纯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目前审计监督范围相对狭窄,领域还未拓宽,审计工作仅局限于对经济事项发生后实施监督,没有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和预防违纪违规事项的产生。特别是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管理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审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应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进行监督,积极参与宏观管理部门决策研究、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及运作,应开展事中审计,给整改留出空间,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八)加强审计与纪检、监察、财政、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整合监督力量。要在财经领域打假治乱,仅靠审计部门的力量是有限的,审计工作要与纪检、监察、财政、税务等部门协调配合,整合监督力量,互通情况信息,共同维护财经纪律,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一个竞争有序、安全规范的经济环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市的预算执行审计对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促进增收节支措施落实,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廉政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会出现,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历史使命,加强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严格依法行政,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我市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审计工作新路子、新方法,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