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常委会会刊 >2003年第11期(总第11期)

昭通市建设局关于2002年向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承诺完成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9.30 阅读:539

——2003年2月26日在昭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上

昭通市建设局副局长   姜英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局长委托,向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关于2002年向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承诺完成情况的报告,请予审议。

2002年5月27日在昭通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市建设局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了 2002 年城市建设工作承诺。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局党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通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辛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市建设局 2002 年城市建设工作承诺的城市新区部分规划、苹果园公园规划、污水处理厂工程、垃圾处理场工程、元宝山公园建设、市政府驻地城市规划管理办法拟定、城市管理等七个方面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关于“环西路两侧、火车站连接线与机场路交叉为中心的3平方公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情况

规划滞后于建设的速度,是我市城市建设和城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去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建设局竭尽全力,狠抓了城市规划工作。

(一)完成环西路沿线、河滨公园、环西路利济河河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其中道路工程、河滨公园、河道治理已按规划完成施工图设计,目前正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去年6月,委托成都规划设计院,对旧城 3 平方公里和火车站连接线新区 3 平方公里的区域作控制性详细规划,现规划方案已基本完成,进行成果审查后,报市政府批准执行。此外,正在抓紧各县城的总体规划修编,按法定程序进行审查批复。

二、关于“昭阳区原一砖厂废弃厂址250亩规模的苹果园公园建设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情况

苹果园公园占地250亩,原属昭阳区一砖厂废弃厂址,产权属昭阳区建设局下属三家单位所有,按“统一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已委托云南交林林业勘察绿化有限公司进行规划编制,规划成果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占地近 100 亩,投资 200 万元,设施较为简陋,去年 10 月 1 日已完成工程建设,目前已向市民开放。针对公园建设和开发的实际,建设局已计划在 3 月上旬对公园总体规划组织评审。同时根据市、区建设事权划分原则,建议昭阳区走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的路子,争取早日建成投入使用。

三、关于“昭通市污水处理厂3000万元投资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

昭通市污水处理厂工程,总投资1.19亿元,建设规模日处理 12 万吨,分二期完成(近期 6 万吨/日),有效使用期 30 年,处理工艺为 A / O 鼓风曝气。资金来源:国债补助资金 6000 万元,地方财政和业主自筹资金 6000 万元。目前资金到位 4200 万元(其中:国债资金 3000 万元、省级配套补助资金 200 万元、业主贷款 1000 万元),缺口资金 8000 万元,我们正积极争取国债资金补助,与业主单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廉政合同制、工程质量监督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市、区建设部门还组成了专门的工程建设协调管理机构,重点强化了工程施工的财务监督、质量监督和进度监督。 2002 年 6 月完成136.8亩厂区用地的征用工作,按“先网后厂”的原则, 9 月 24 日污水管网工程开工,到本月底,完成建设投资 3320 万元(其中:征地 650 万元,前期费用 150 万元,三通一平 180 万元,电力线路 40 万元,截污制管 2000 万元,截污干管施工4公里,投资 300 万元)实现了年内完成投资 3000 万元的承诺目标。

四、关于“昭通市垃圾处理场1200万元投资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

昭通市垃圾处理场工程,工程总投资 3850 万元,建设规模日处理垃圾 700 吨,近期建设规模日处理 350 吨,设计使用年限 30 年,处理工艺为发酵、堆肥和填埋。资金来源:国债补助资金 1925 万元,地方财政和业主自筹 1925 万元。目前资金到位 2600 万元(其中:国债资金到位 1 600 万元,业主贷款 1 000 万元),缺口资金 1250 万元,一方面我们正积极争取国债补助,另一方面请示政府出台相应的收费办法,按国家要求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2002 年 9 月底完成 102 亩的征地工作, 9 月 30 日进场道路动工建设, 12 月 25 日垃圾处理场土建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项目业主制、工程监理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廉政合同制、政府监督制以及相关财经管理制。到本月底完成 1500 万元的投资,其中:征地 450 万元,进场道路 80 万元,前期费用 30 万元,电力线路 40 万元,土建 400 万元,设备 500 万元,如果建设资金能够保证,年内可建成投入使用。

五、关于“元宝山公园240万元投资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

元宝山公园工程,工程总投资 401 万元(其中产权补偿 80 万元),工程实际投资 321 万元,占地 13 亩。 2002 年 8 月市政府与昭通军分区达成产权移交协议,上报成都军区审批,建设局 9 月初完成了公园建设方案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其间, 6 月份市一中主动要求组织建设, 7 月初根据市委、市政府力、公会决定,元宝山公园交由昭通市一中组织建设, 9 月初决定交由建设局组织建设)。市建设局接管后,在昭通区军分区的大力支持下,于 9 月初进行了房屋拆迁, 9 月 28 日动工建设,仿古建筑部分已完成 80 %以上,完成投资241.5万元,其中土建 155 万元,产权补偿 80 万元,设计费6.5万元,绿化部分正在招标。预计建筑部分 3 月底完工,整个工程计划于 6 月底以前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9 月 1 日启动环西路改扩建工程,改造的环城西路南起昭阳路、北至龙泉路,全长1744米,道路设计宽30米,工程主要分为道路建设、拆迁安置补偿、沿线两侧房屋建设、利济河河段治理、河滨公园建设以及安置小区建设几个部分,总投资达1.8亿元,其中道路及基础设施 2700 万元,利济河治理 500 万元,河滨公园建设 400 万元,拆迁安置补偿 5500 万元,沿线房屋建设约为1亿元。以路段和拆迁补偿分为西段和北段,其中,道路工程建设和北段拆迁安置补偿以及投资由重庆俊豪房地产开发公司承担;沿线电力、电信、供排水、广电等设施由业主单位承担;沿线房屋建设和开发由俊豪房地产集团、沿线单位共同投资;市人民政府负责河道治理、河滨公园建设及西段的拆迁补偿。

环西路及沿线部分旧城改造工程,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和支持下,我市首次引进外商(资)搞城市建设,是改革和创新的一个具体体现,按市委王书记所讲的‘采取引进外地开发商参与环西路投资建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次改革来推动我们昭通的城市建设,环西路工程建设本身的成果已大大超过了它的实际意义。 … … 在昭通这个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这就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突破’。按照工程建设领导组的部署,实行道路工程、河道治理、市政配套设施等边拆迁边组织实施,以工程建设促进拆迁工作的工作思路。其中给水和排水工程已动工建设,其他工程安排在 3 月底相继实施。

六、关于“上报‘昭通市城市规划管理(试行)办法’草案”的完成情况

2002年7月初,经多次修订,完成“昭通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的草案上报工作。“暂行规定” 9 月 30 日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市人民政府 12 月 6 日发布执行,从 200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各县可参照执行。根据实际情况,市建设局准备利用 3 月份一个月的时间组织一系列有关规划法规、方案的宣传活动,为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为搞好环西路的拆迁安置工作, 8 月中旬完成“昭通市环城西路片区工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草拟工作, 8 月 30 日市人民政府以昭政发[2002]137 号文件印发,确保环西路片区拆迁安置工作顺利进行。目前,正着手草拟“昭通市城市污水排放收费暂行规定”、“昭通市城市生活垃圾收费暂行规定”等地方性法规。

七、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秩序管理,使建设秩序和街道卫生有明显好转”的完成情况

昭通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求市、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下大力气整顿和治理城市五大秩序。针对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年初,针对环城东路沿线乱占乱建现象,我们在规划区特别是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开展清理整顿单位和私人违反规划乱占乱建房屋的现象,强行拆除违章建筑 46 起(户),建筑面积 4600 多平方米。

(二)在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中,以施工企业资质就位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工程招标、工程监理、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监管等工作,加大市场各方责任主体的市场行为的管理力度,全市建筑市场秩序有明显好转。施工企业资质就位工作从年初开始,以优化重组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全市 110 家建筑企业通过合并重组后,有 56 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资质就位申报, 5 月初上报省建设厅, 5 月底 56 家施工企业资质就位获省建设厅批准,其中二级企业 3 家,三级企业 53 家。

(三)在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以及其它10个县级分别实施了美化、净化、亮化、绿化工程,城市面貌有明显改变。

(四)以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为重点,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驻昭施工企业,参与市容市貌整治活动,主要做了:一是对旧城区街道、下水道、临街建筑进行统一清洗、维修、粉刷、装饰,总投资 300 多万元,都是由施工企业无偿投资的;二是开展违章广告和临街违章建筑的清理;三是对城区死角和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点进行突击清理;四是开展了张灯结彩迎新春活动。通过整治极大地改善了昭通的城市面貌,在进行专项整治的同时,加强对市容秩序、卫生秩序、建设秩序的日常监管,查处了环东路沿线的乱占乱建问题。

(五)为使广大市民充分享受撤地设市的变化,改善市区交通环境, 7 月初市政府安排城市建设维护费 410 多万元,对市区的 16 条街道进行维修,维修总面积93700平方米,并在 2002 年底开展 100 天的城市五大秩序整治工作。市、区建设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对市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进行突击性重点整治。目前,配合昭阳区开展“百日城市五大秩序整顿治理”和张灯结彩迎新春活动,通过努力,已初见成效。我们正与昭阳区共同研究,巩固集中整治的成果,加强日常管理,使城市五大秩序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八、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逐步理顺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问题

昭通撤地设市后,为更好的实施全市“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全市城镇化发展进程,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提高城镇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聚集、承载和辐射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全市城市建设管理机构从原计建委(局)中单列出来,组建新的建设管理机构。 2001 年 11 月底经过紧张的筹备,将原行署计建委分离的建设管理人员和昭阳区建设局整体上划人员组建了昭通市建设局,并于 2002 年 1 月 1 日正式挂牌运行。

新的市建设局组建后,按照市人民政府《对市、区建设事权实施方案请示的批复》(昭政复〔2002〕11号)精神,对市政府驻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实施统一管理,总体上加强了地级市政府对政府驻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开发、城市管理的职能,有利于加快全市建设发展速度和推进全市城市化进程。但是,另一方面,在对昭阳区的城市建设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市、区的建设管理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为进一步合理调整市、区两级建设管理事权,按照撤地设市的“总体方案”和市、区政府事权划分方案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市建设局组建半年以来的工作实际,组织制订了“市、区两级建设管理事权划分的调整方案”,并经市委办公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002年 5 月市建设局汇同市、区有关部门按照政府批复及时进行了市、区建设事权重新调整。 2002 年 6 月,市、区建设事权的重新调整后,进一步理顺了市、区两级对市政府驻地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关系,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市、区建设管理体制。经过事权的重新调整,有利于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各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积极性。该工作已于 7 月初顺利完成,目前市、区建设系统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对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带动作用奠定了体制基础。

在进行市、区两级建设管理事权调整划分工作的同时,积极指导各县、区建设机构的组建,到 12 月底各县(区)建设局的组建工作全面完成,昭阳区、巧家、永善、镇雄、威信、彝良等单列为建设局、其余各县为建设环保局。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市、县(区)建设机构的组织工作全面完成,为全市城镇建设的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市建设局 2002 年城市建设工作的各项承诺,总的说来,完成得较好,各项目标都已实现。但是,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离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期望值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认真圆满地完成建设局 2002 年城市建设工作承诺的各项续建工程,为我市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