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常委会会刊 >2013年第9期(总第81期)

关于2012年启动的8个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5.27 阅读:480

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外事华侨工作委员会

(2013年6月)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计划,将在6月份召开的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启动的8个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推进情况的报告。为有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好市人民政府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以常务副主任陈绍余为组长的调研组,于5月6日至13日深入彝良县龙街苗族彝族乡和奎香苗族彝族乡、镇雄县以古镇(原以古彝族苗族乡)和果珠彝族乡、鲁甸县桃源回族乡,对5个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成效

自2012年全市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二批启动以来,鲁甸、彝良、镇雄三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制定实施规划,将整合项目、资金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县级相关部门并签订责任书。5个民族乡规划资金共计72194.7万元,实施方案资金调整为69745.8万元,截至调研时落实到位54894.42万元,占规划资金的75.97%,占实施方案资金的78.64%。5个民族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精心抓好规划的组织实施。通过近一年的努力,5个民族乡的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经济社会有了进一步发展。

(一)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5个民族乡共有38个村(社区)委会835个村(居)民小组209118人。截止目前,各村(居)委会均已通公路,部分乡村公路还实现了硬化。除镇雄县以古镇还有一半左右的村民小组未通公路外,其余4个民族乡的村(居)民小组已实现基本通公路。通水方面,镇雄县果珠彝族乡所有村民小组今年能实现全通、以古镇约90%的村民小组已通,彝良县龙街苗族彝族乡、奎香苗族彝族乡和鲁甸县桃源镇大部分已通。通电方面,鲁甸县桃源镇农网改造已全部完成,彝良县奎香苗族彝族乡、镇雄县果珠彝族乡今年农网改造能全部完成,镇雄县以古镇、彝良县龙街苗族彝族乡农网改造虽还未启动,但绝大多数农户已通电。此外,有的民族乡还实施了土地整理、坡改台、小流域治理、灌溉沟渠修建等工程。

(二)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乡镇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尤以鲁甸县桃源镇为甚。通过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相当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产业发展有新的进步。在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县、乡两级党委、政府把培育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结合本地实际,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是核桃产业。彝良县龙街、镇雄县以古、鲁甸县桃源等3个乡镇共发展核桃13万余亩。此外,彝良县龙街乡发展了紫皮大蒜1万亩、鱼腥草1万亩、蔬菜0.5万亩,奎香乡发展了梨子、板栗各0.5万亩;镇雄县以古镇发展了杉树1万亩,木漆、竹子各0.5万亩;鲁甸县桃源镇发展了大棚蔬菜1000亩、大樱桃650亩,扶持发展肉牛养殖示范户53户。

(四)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力加强乡村学校、医疗卫生、文化、广电、养老以及村级活动场所等设施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五)鼓舞和增强了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实施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仅使民族乡面貌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显著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让民族乡的干部群众更加感受到了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民族乡干部群众的莫大关怀,极大地鼓舞了民族乡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使广大干部群众在实施规划项目过程中得到了锻炼。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实施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部分地方的领导重视程度较第一批有所减弱。2011年启动规划实施的7个民族乡,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都极为重视,许多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从资金整合、项目实施、督促检查,亲自过问亲自抓,效果十分明显。但第二批启动的8个民族乡,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在资金整合上还是检查指导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领导重视程度有所减弱的问题。

(二)规划与客观实际需求之间、项目资金落实与规划之间存在一定距离。调研组所到的5个民族乡,规划资金72194.7万元,即便全部能落实,人均也才3452元,只相当于第一批启动的7个民族乡人均到位资金6215元的55.54%,离真正所需差距很大,更何况实际到位资金又低于规划数。以目前实际落实到位资金计,人均仅2625元,只相当于第一批启动的7个民族乡人均到位资金的42.24%。资金缺乏仍是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制约。

(三)培育产业的力度、效果不如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民族乡对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视,但对培育特色产业重视不够,缺乏必要思考,下的功夫不大。在规划项目中基本没有安排产业发展。即便安排,所占资金比例也极小。除传统产业外,当地最近几年没有发展上规模的特色产业。长此以往,经济发展势必缺乏后劲。

(四)部分地方思路和规划存在一定偏差。有的地方偏重于打造“亮点”,将本就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改造乡镇集镇街道、美化居民房屋,农村民房改造也大多安排在公路沿线,最偏远地方、最贫困少数民族群众从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中得到的实惠较少。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优化规划。无论是正在实施规划的第二批8个民族乡或即将启动规划实施的第三批4个民族乡,都应注重进一步修订、完善规划。一是要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建议,使规划更加切合当地实际,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愿望,真正能想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想、急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急、解少数民族群众之所忧、谋少数民族群众之所需。二是要千方百计用好有限资金,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打造“亮点”同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的关系,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注重将项目、资金向最偏远、最贫困的民族地区倾斜,让居住在最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最差的少数民族群众能真正享受到市委、市人民政府制定、实施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惠。三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用好用活政策,实事求是地解决最贫困少数民族群众的实际困难。

(二)继续抓好已启动规划的民族乡在建和待建项目,及时启动第三批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工作。要坚持思想不懈怠、精力不减弱、资金不减少、工作不放松,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圆满完成扶持全市19个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规划实施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在实施中的第二批8个民族乡,要继续努力,确保原规划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实施好各项工程项目。安排为第三批启动的4个民族乡,要抓紧启动,进一步完善规划,及早编制上报相关项目,千方百计向省里争取资金支持,能提前实施的要提前组织实施,确保明年下半年圆满通过检查验收。

(三)高度重视产业培育。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建设新兴支柱产业,是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民族乡既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寻找产业发展新路子,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只要选准发展路子,一届接着一届、一任接着一任地狠抓下去,持之以恒,必将大见成效。

(四)把重视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设施建设,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办学条件,尤其是要高度重视做好民族乡农村学校D级危房排危工作。二是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慎重对待撤并校点工作。在调研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农村一些校点撤并后,学生上学距离较远(最远的有10余公里),又无法寄宿,导致辍学率增大、集中办学点班额增大,不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实际。但也有处理得好的例子,如镇雄县果珠彝族乡党委、政府和中心校根据群众意愿,对撤并了的学校采取设分校的办法予以保留,受到群众好评。建议市人民政府责成市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市民族工作部门对全市民族乡学校撤并情况组织一次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对已撤并的校点该恢复的恢复,确实必须撤并的也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学生寄宿问题。三是从福利待遇、职称评定、周转房建设、激励政策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民族地区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民族地区学校教师素质,解决少数地方学校双语教学师资问题。四是制定更加有力的扶持政策,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上高中、上大学经济困难问题。

(五)明确和落实市级相关部门在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任务和责任。调研中,基层普遍反映项目资金争取难。实施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全市正在开展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扶持最贫困民族村寨建设等,都离不开市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建议市人民政府在同县区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的同时,还要同市级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根据规划情况将争取资金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市级相关部门,上下同心、共担责任,确保项目资金整合能落到实处。

(六)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继续采取特殊政策,加大少数民族公务员招录力度。有计划地招录少数民族公务员到民族乡工作。事业单位补员时,也应拿出一定名额招收少数民族考生。

(七)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对实施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三年规划的成效不宜估价过高,要充分认识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分阶段制定扶持民族乡、民族村、最贫困民族村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把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八)进一步加强对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建议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扶持民族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检查指导,及时总结成功做法和经验,对规划和实施方案不尽科学的要加以指导,及时调整完善,少走弯路、少出失误、少劳民伤财。要定期研究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另外,基层反映依据规划资金落实到位比例进行考核评分的办法不尽科学合理,建议结合实际完善和改进考核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