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代表大会会议

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办公室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2 阅读:4840

——2015年2月28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张纪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昭通改革发展进程中形势异常严峻、灾害异常严重、压力异常巨大的一年。在一系列重大挑战和复杂考验面前,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经济稳步增长、改革有序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面对宏观环境趋紧、经济增速下行的重重压力,我们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主动作为,超常应对,综合发力,制定出台了多年少有的一揽子政策措施,采取了多年少有的高强度跟踪推进,全力以赴稳增长,有力阻止了经济运行持续下滑。

一年来,面对历史的、长期的、综合的发展制约因素不断加剧,诸多矛盾交织叠加、各种困难集中凸显的现实市情,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责任倒逼机制,持续加力破题破局,进一步打开了工作局面,回应了群众期盼和社会关切。

一年来,面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特别是40年来最严重的鲁甸6.5级地震灾害,我们坚持把抗震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以顽强的意志、果敢的担当,与灾害展开了凛然无畏、不屈不挠的抗争,既打赢了人员搜救、抢通保通、过渡安置、维护稳定等一场又一场硬仗,更铸就了为民务实、万众一心、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抗震救灾精神。

一年来,面对纷繁复杂、异常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穿于全过程,强化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方法上注重科学统筹、压茬跟进,行动上务求深入扎实、聚焦聚力,着力打基础、兴产业、建城镇、惠民生、促和谐、推改革、治“四风”,进一步掌握了工作主动权,确保了各项建设协调互动、整体推进。

(一)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我们坚持每季度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出台12条政策措施,整合安排9000万元财政资金,积极引导和推动经济平稳发展。采取现场办公、巡回审批和召开推进会等方式,狠抓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强化市政府领导包保行业和挂钩县区的稳增长责任,成立11个督导组,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重要领域开展专项督导,保障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通过不懈努力,全市经济一季度低位开局、二季度连续下滑、三季度实现止跌回升、四季度逐步企稳向好。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70.34亿元,增长5.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0.48亿元,增长0.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完成51.02亿元、330.89亿元,分别增长7.5%和2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9.35亿元,增长11.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030元、6497元,分别增长9%和14.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为1.6%,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47%,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我们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重大项目相继上马、有序实施。麻柳湾至昭阳、昭阳至会泽、镇雄至毕节3条高速公路加紧建设,全年投资突破50亿元。昭阳至麻柳湾二级公路维修工程提前完成,镇雄至牛场、玉碗至三江口等5条干线公路改造陆续启动,完成通乡油路和建制村公路硬化1200公里。成贵铁路昭通段援建工作扎实有力,隆黄铁路叙永毕节段获准实施。绥江罗汉坪、彝良双河、盐津水子冲、威信桂香沟4座水源工程下闸蓄水,建成以“爱心水窖”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4.02万件,完成水利建设投资33亿元,解决了32.5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地33万亩。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后续工程基本结束,新开工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建设项目11个,改造和升级农村户表3.9万户,新增中小水电装机16.34万千瓦,启动实施3个风电场建设。中心城市综合交通、绿地系统、专业市场等6大工程陆续铺开,城市功能和形象有新的提升;县城道路、电力、燃气、供排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大,“两污”设施建管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县城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持续增强;完成110个集镇提升改造,打造了480个美丽乡村示范点。

(三)现代产业建设步伐加快。我们深入实施产业建设3年行动计划,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38.13亿元,增长6.3%。粮食总产量220.69万吨,增长3.2%;畜牧业产值完成101.12亿元,增长4.9%。收购烟叶84.91万担,实现收购产值11.14亿元。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园区和精品庄园加快建设。涉农企业增至230家,完成销售收入62.5亿元,增长20.2%。认真落实促进工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工业经济由疲软下滑扭转为小幅增长,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239.82亿元、增长1.3%,电力、电石、化肥产量分别增长81.3%、17.6%和15%;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入园企业17户、总数达247户;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转型升级,关闭煤矿61对,获准复建复产17对。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旅游建设投资达到49.93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5亿元。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稳步提升,商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成长。第三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完成增加值206.1亿元,增长8.1%。

(四)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坚持守住底线、筑牢网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改善办学条件,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全面启动,市职教中心、农村学前教育、中小学校舍及教师周转房等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3亿元,市民族中学整体迁入新校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市精神卫生中心投入使用。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扩大医保覆盖面,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人口计生工作深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全面实施“文化百千万”工程,深入开展基层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取得丰硕成果。广播电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42.2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8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社会保障体系、救助体系不断完善,“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增加到382.88万人。新建城镇保障性住房1440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56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45万户。整合实施11类扶贫开发项目,2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80个最贫困民族村寨建设初见成效,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巩固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依法推进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一些信访突出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矛盾纠纷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平安昭通创建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

(五)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一批重大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布局。注重拓展区域务实合作,多次组团赴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开展交流,会同毗邻州市推进了沿金沙江高速公路、水富至宜宾三级航道改造前期工作。积极组团参加第2届南博会暨第22届昆交会、第10届泛珠洽谈会等会展活动,举办昭通农产品北京推介活动,与华润集团、省城投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新签约项目175个,协议引资501.5亿元。着力破解项目审批难、落地难、推进难,进一步提高了招商引资履约水平,全年到位市外资金424.8亿元,增长25%。

(六)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我们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逐条细化工作方案,逐项推动任务落实,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累计承接国务院和省政府下放的审批事项184项,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项,下放县区实施8项。全面推行项目核准备案制,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得实效,新注册市场主体21520户。放开种子、桑蚕茧和两碱外工业用盐价格管理,实施县城污水处理价格制度改革。开展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试编工作,公开政府及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邮政电信、交通运输等10个服务行业。组建昭通金融控股集团,开办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金融机构惠农支付点实现全覆盖,“三农”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成效明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基本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到26户。

(七)抗震救灾取得阶段胜利。2014年8月3日发生的鲁甸6.5级地震,是我市40年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伤亡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四面八方紧急驰援,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抗震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我们争分夺秒抢险救援、及时开展伤员救治、着力加强卫生防疫、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全力做好抢通保通、扎实抓好过渡安置、强力推进民房重建、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从严落实保障措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良好,群众生活安定、人心稳定。这次抗震救灾成为我市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军地合作最好、投入力量最大的一次成功行动。同时,彝良“9·07”,永善“4·05”、“8·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顺利实施。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八)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我们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和吸纳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落实率达到79%。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全市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出境经费分别压减31.2%、9.5%和71.5%,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47起89人。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办案件392起,查处513人,问责26个单位167人,政府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在经济新常态下,在大灾之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昭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向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向关心、支持昭通建设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虽然付出了艰辛努力、经历了重大磨难、经受了严峻考验,但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仍低于年初确定的目标。这既受宏观经济下行、结构调整阵痛、市场需求不足、投资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调整、工业品价格下降、消费持续低迷、自然灾害频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我们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不足、估计不足,落实稳增长措施还不尽到位,解决深层次问题的办法还不多等主观方面的问题。

综合分析判断,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培育壮大与转型升级急需加快;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煤炭产业整合重组和转型升级难度大、周期长,下拉经济的影响持续发酵;重大项目接续不足、支撑乏力;地方公共财政减收因素叠加,刚性增支需求加大,政府性债务负担沉重,收支矛盾异常尖锐;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居民增收渠道收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任务繁重;依法行政的能力亟待提高,行动迟缓、工作被动,不作为、乱作为、选择性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将保持定力,破难攻坚,破题破局,全力做好政府工作,努力创造新业绩,决不辜负全市各族人民的期望。

二、2015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总体上看,全市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步入换挡期,但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仍然拥有难得的重大机遇和有利的支撑条件。国家重点实施的“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其中两大战略将惠及昭通,国家西部大开发、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继续深入实施,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将加大力度实施,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这些重大机遇及政策措施带来的效应不断释放,将有力促进我市经济平稳增长。今年启动实施和加快推进的公路、铁路、城镇、产业以及灾后恢复重建、棚户区改造等一大批项目,将带动投资稳定增长,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必须坚定发展这个硬道理,抓好发展这个硬任务,坚定信心、抓住机遇,适应新常态、集聚正能量,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在云南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紧紧围绕“1332”发展思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强化基础设施,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加快恢复重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省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任务。上述目标,是综合分析发展条件、支撑要素,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切实把握既积极又可行原则提出的。尽管这一目标低于往年,也比全省低1个百分点,但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

今年,重点要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运行促增长,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完善落实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创造性落实好中央和省支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效应。针对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细化具体实施细则。加大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突出投资的关键作用。牢固树立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意识,着力解决好“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等问题,多管齐下扩大有效投资。全力加大路网、航空网、水保障网、能源保障网、信息化网“五网”建设投资力度,持续推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民生事业等领域投资。加快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项目,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确保重大项目不断档、能接续。创新投资体制机制,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大力撬动社会投资。

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消费领域,多点支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认真落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大众消费能力和意愿。大力实施养老健康家政、信息、节能环保、旅游休闲、住房和文化教育体育6大领域消费工程,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节。完善经济运行研判机制,加强重点行业预测监测,引导企业搞好产销衔接和市场开拓。强化国土、环保、林业、金融等部门责任,提高项目要素保障水平。统筹煤电油运市场供需,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二)补短板打基础,着力加快改善发展条件。

推进综合交通建设。强力推进公路、铁路、航空、港口、水运大建设、大发展,全面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建设3年攻坚行动计划,实现交通投资120亿元。确保麻柳湾至昭阳、昭阳至会泽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镇雄至毕节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启动建设宜宾至彝良至昭阳高速公路。推进昭通至泸州、昭通至乐山、昭阳至金阳等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实施好彝良至镇雄、昭阳至永善、昭阳至江底等干线公路改造。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成1400公里建制村公路硬化和55个乡镇客运站点建设,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有站点目标。加快成贵铁路昭通段建设,开工建设隆黄铁路叙永毕节段,做好渝昆、攀昭毕遵、六威昭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昭通机场迁建获准批复、启动建设。启动水富港扩能改造。

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兴水强昭”战略,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水利投资30亿元。着力抓好骨干水源工程,确保昭阳黑石罗、镇雄胡家山、鲁甸月亮湾3座中型水库枢纽工程全面完工,加快盐津三龙滩、水富四方碑等8座中小型水库建设,新开工镇雄坝口河、巧家洗羊塘、大关广东坝、永善天星坝水库等水源工程。抓好昭鲁大型灌区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完成“五小水利”工程4万件,解决2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能源和信息化建设。加快白鹤滩水电站前期工程建设,加大中小水电和风电资源开发力度,确保盐津燕子坡、大关高桥等5个中小水电站和巧家大赖石山、大岩洞、永善大坪子3个风电场建成投产,新增电力装机20万千瓦。抓好威信徐家坝、镇雄五德等输变电工程建设,改造和升级农村户表8万户。加快信息通讯管道、光缆和基站建设,促进宽带网络普及提速、三网融合和4G业务发展。

(三)调结构强支撑,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打好园区经济、县域经济、民营经济三大战役,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巩固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烟草加工及配套、能源、化工、矿冶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力量优先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现代服务等新兴产业。发挥民营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拓展发展空间,力争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45%左右。

推进工业发展壮大。积极化解外部环境不利影响,促进工业经济稳健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强化资源型产业拓展延伸,着力推动从原材料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和抗风险能力。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大关明磊实业餐具生产改扩建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侨通公司搬迁等14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鲁甸10万吨硅铁、盐津工业硅等6个项目,推进水电铝、PVC等项目前期工作。狠抓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完成煤炭矿井关闭任务,加快煤炭企业复工复建复产。

促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推进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打造好昆水、高峡平湖、红色旅游3条精品线路,抓好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休闲旅游、养老旅游、体育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的融合互动,大幅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制定实施鼓励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住房二级市场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鼓励和引导金融发展,扩大银政企合作,支持金融机构更多服务实体经济,全年新增融资100亿元以上。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培育、批发市场改造和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网购网销等新兴服务业。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5%。

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抓好重点园区、特色园区和专业园区建设,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同业聚集、关联发展,完成园区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25户以上,实现产值370亿元。持续推进昭阳、水富、鲁甸、镇雄4个重点工业园区建设,科学界定各园区发展定位,促进各园区错位发展,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探索实行要素交换、合作办园、实体化管理等方式,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创新园区经营机制,推动产业园区做大做强。

(四)挖潜力保增收,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严格落实惠农政策。继续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完善农业补贴补偿机制,落实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畜牧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积极推行“谁生产、谁受益”的方式,提高补贴精准性、实效性。加大对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继续执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加强高稳产农田创建,改造中低产田地26.5万亩。继续实施粮食增产计划,力争粮食产量增长2%。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大力培育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推进特色经作、山地牧业、淡水渔业和高效林业发展。围绕畜牧、马铃薯、苹果、天麻、花椒、核桃、樱桃、魔芋等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农业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农业庄园。巩固和发展烟草产业,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完成烤烟收购82.7万担。大力推广农业科技措施,深入实施百千万新型农民培养工程。抓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质量,促进特色优势农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深入推进扶贫攻坚。按照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现23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抓好6个乡镇和80个村整体推进、易地开发、革命老区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认真落实“千村帮扶行动计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精准脱贫。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着力构建技能培训、外出打工、就地务工、返乡创业良性互动的劳务产业新格局,稳定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45万人。

(五)建城镇促统筹,着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编制实施昭通新型城镇化规划,完成鲁甸、威信、永善、绥江4个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抓好巧家“四规合一”试点,强化规划执行。完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租购等配套措施,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按照“做强中心、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村庄”的要求,顺应人口从农村向集镇、从集镇向县城、从县城向中心城市转移的走势,切实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坚持走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子,抓好聚人气、集商气的产业项目,推动城镇与市场和经济同步繁荣。实施好中心城市省耕塘片区开发、汽车产业服务园等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县城建设,着力扩大规模、提升功能。强化集镇和村庄规划与建设管理,抓好51个特色重点集镇和700个美丽村庄建设。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统筹推进电力、通讯、供排水、燃气等配套一体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公园、道路、绿地、景观、停车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坚持“建、改、拓、延”相结合,加快完善路网结构,大力倡导使用公共交通,逐步缓解城镇交通拥堵问题。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抓好城镇“一水两污”项目实施,确保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

提高城镇经营管理水平。按照“以城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养城”的思路,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入机制,着力破解城镇建设投融资难题。建立落实供排水、垃圾处理、城市公交、出租车、户外广告等特许经营制度,创新城镇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抓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计划,加大“两违”和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加大城郊结合部和村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六)保基本兜底线,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推进乡镇幼儿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一轮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确保市直4所职业学校8月底前迁入市职教中心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规模,推动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加快发展。加大力度建立稳定教师队伍的长效机制。加快县级医院建设步伐,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办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继续抓好科技、外事侨务、统计调查、气象、水文、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

筑牢民生保障网络。认真落实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努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的就业工作,积极创建一批青年创业示范园,启动建设市级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大众创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试点推行“五险统一”办理机制。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覆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营利性养老机构。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双拥优抚政策,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制度,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做好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扫尾工作,进一步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7576套,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11220户,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3万户。

抓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加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民族特色村寨、80个最贫困民族村寨建设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切实维护宗教和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加强信访工作,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坚守安全生产“红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平安昭通建设。

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消防和人民防空工作。

(七)重环保治生态,着力推动绿色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严格保护天然林资源,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大力开展城镇面山、交通沿线、湖库四周等重点区域绿化,扩大生态公益林管护范围,完成营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还草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6%。抓好重点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和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0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200平方公里。加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复垦整理土地4.9万亩。探索建立矿政管理新机制,推进矿产资源整装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

强化环境保护。加强重点行业、重点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深入实施渔洞水库径流区水资源保护。抓好重点耗能行业节能,推动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产业逐步转型升级,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强化环境监管,严厉查处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的行为。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主动防灾、充分备灾、科学救灾、有效减灾相结合,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机制、协调机制和保障机制,做好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等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应对。加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力度。建立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积极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全民自防自救和互帮互救能力。

(八)拓领域扩开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抓住东部地区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的重要契机,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加大承接东中部地区轻工纺织、装备制造、建材、生物医药等产业转移力度。依托资源富足、电力充沛、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以民间资本密集地区和全国500强企业、行业领军企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建设、资源开发、商贸旅游等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引进到位市外资金460亿元,增长10%以上。

全面提升合作水平。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与毗邻地区、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推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互补互惠、经济互融互促。充分利用南博会、泛珠洽谈会等会展平台,加大区域间合作力度。积极扩大与周边地区的民间交往。

打造营商优越环境。牢固树立“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项目审批、土地供给、用水用电等保障,全面改善和提升投资环境。大力推行“一站式”、“保姆式”、“贴身式”服务,“点对点”解决好项目落地难、工程推进难等问题,全面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

(九)攻难点增动力,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突出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动承接好国务院和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规范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取消互为前置条件的审批设置,取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利用“红头文件”设定的各类管理、收费和罚款项目。制定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加强行政审批网上服务大厅建设,推行一口受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抓好政府机构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突出经济领域改革。抓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争取发行政府债券,通过举债筹集增量资金、置换存量债务;探索建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和保险资金投放力度;推行多种投融资模式,研究设立政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产业投资基金,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探索企业自备电厂和开展大用户直购电交易。全面推行财政预决算公开,推进转移支付体系和县乡财政管理改革。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突出社会事业改革。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各类招生制度,优化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办学评价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相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推进殡葬制度改革。

(十)抓机遇盯节点,着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统筹把握总体目标和阶段任务。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8月底前完成民房恢复重建任务,2016年底前完成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任务,2017年完成产业发展和生态项目建设任务,集中用3年时间,使灾区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实现户户安居、家家有业、乡乡提升、生态改善、设施改进、经济发展,努力建成安全美丽幸福新家园。

抓好过渡安置和项目建设。紧紧围绕“六有一确保”目标,扎实抓好过渡安置,加强次生灾害、疫情、余震、火灾、安全事故“五个防范”,抓好灾区维稳。加快选址、设计和审批进度,强化施工组织、质量监管,扎实推进恢复重建项目建设。落实各项补助措施,做好建材供应、物价管控、信贷支持,全面完成民房恢复重建任务。加快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大力推进龙头山、火德红、包谷垴3个集镇重建。统筹抓好特色产业、灾害防治、生态建设工程。推进昭龙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带建设。

强化保障机制跟踪落实。加强汇报衔接,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部门整合资金以及社会捐赠资金、信贷扶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严格落实恢复重建县区负总责的主体责任、市直部门的监管服务责任,严格落实“八包八保”责任。严格资金、物资和项目监管,严格纪律、严肃问责,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依法行政是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保障。要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始终把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置于法治框架内,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一)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准则,依法履行好政府决策、执法、服务和监管等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综合执法。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行政裁量标准,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执法。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突出抓好财政预算、“三公”经费、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重要信息公开,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加强作风建设。树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观念,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健全各项工作的责任落实机制,崇尚实干,真抓实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精神,主动沉下去,集中精力解决基层民生、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严格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保民生、补短板、增后劲的“刀刃”上。严控机构和人员编制,严禁新建楼堂馆所。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自我加压、迎难而上、敢闯敢试、敢于担当。

(三)强化廉政建设。树牢全面从严的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不敢腐”的高压态势,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笼子。严格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主要领导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对公共资金、公共资源、国有资产等重要领域、重大项目、关键岗位的监察和审计,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坚持对腐败零容忍,坚决惩处腐败行为,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编制好“十三五”规划,是今年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统筹协调,搞好衔接,加强对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研究,科学谋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编制好“十三五”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提高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

各位代表!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昭通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昭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