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人代会文件汇编 >昭通市第3届人民代表大会第4次会议文件

附件1:有关用语说明(仅供参考)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2.12 阅读:561

1. 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见报告第2页倒数第8行):指最高人民检察院报经中央政法委批准,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为期两年的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出台了《全国检察机关查办和预防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专项工作的重点领域为: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较多、职务犯罪案件多发易发、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农”、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领域。

2. 附条件不起诉(见报告第3页第7行):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根据被告人的年龄、一贯表现、犯罪性质和情节、犯罪原因以及犯罪后的悔过表现等,对较轻罪行的被告人设定一定的条件,如果在法定的期限内,被告人履行了相关的义务,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制度。

3.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见报告第3页倒数第6行):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强制符合法定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以保障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4. 办案医疗保障协作机制(见报告第3页倒数第5行):指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卫生部《关于检察机关与医疗机构建立办案医疗协作保障机制的通知》,为保障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安全开展,检察机关与医疗机构协商建立的一种配合机制,其目的是为各级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侦查办案工作提供医疗保障和救治服务。

5. 微电影《护梦》(见报告第6页第10行):指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省检察院关于开展“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由市检察院组织拍摄的首部微电影《护梦》。影片以“阳光检察•情系民生”为主题,故事情节根据镇雄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真实案例而改编,讲述一位女检察官在办理一起未成年人盗窃案过程中,针对犯罪嫌疑人系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在校学生的实际,为挽救、教育和感化这一失足未成年人,办案检察官多次奔走在看守所、学校及犯罪嫌疑人家中、邻居间走访调查,鉴于犯罪嫌疑人一贯表现良好、认罪悔罪且得到被害方的谅解,检察机关最终对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高考前依法释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并帮助其如期参加高考,最终圆了大学梦的感人事迹。该影片以检察官出演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邀请昭通微电影拍摄基地金耀影业有限公司协助拍摄。《护梦》已于2013年10月中旬圆满杀青,目前已申报并参加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微电影展播活动,将于近期与观众正式见面。

6. 《聚焦公诉》(见报告第6页第10行):指云南省委政法委和云南电视台合办的电视专栏《法治云南》的子栏目,由省检察院具体承办,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关注百姓心声、披露大案要案”为主题,在云南电视台6频道播出,节目每周播出一期,是云南省检察系统首个自办的电视专题栏目。

7. 诉访分离(见报告第10页倒数第7行):指诉讼与信访制度管辖范围相分离,对于当事人符合司法管辖规定应当向司法机关提出并适用诉讼程序解决的请求,由司法机关适用诉讼程序予以管辖;对于不符合诉讼管辖条件、寻求法律程序之外解决办法的请求,则适用信访程序处理。

8. “检察开放日”活动(见报告第10页倒数第3行):指检察机关为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主动接受外部监督,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以及社会各界相关代表走进检察机关,通过参观、座谈等形式,向社会各界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征求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的活动。通过开展“检察开放日”活动,目的是进一步加大检察工作宣传力度,增强检察工作透明度,密切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大力营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检察、了解检察、支持检察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