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昭通市财政局局长 普安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全市2006年1至6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1—6月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财政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市各级财税部门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一届九次全会和市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确定的2006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开源节流,统筹兼顾,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财政各项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上半年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全市收支情况。
全市净上划中央“两税”完成86,15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5.8%,比上年同期62,935万元增收23,223万元,增长36.9%。其中:消费税完成50,756万元,比上年同期34,983万元增收15,773万元,增长45.1%;增值税完成35,402万元,比上年同期27,952万元增收7,450万元,增长26.7%。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0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3,736万元的47.3%,比上年同期34,441万元增收9,861万元,增长28.6%。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0,707万元,比上年同期134,740万元增支15,967万元,增长11.9%,完成年度预算353,331万元(年初预算337,741万元,上级专款15,590万元)的42.7%。
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4.1%,比上年同期322万元减收190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67.2%,比上年同期639万元增支529万元,增长82.8%。
2、分级完成情况。
市本级净上划中央两税完成66,67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5.2%,比上年同期45,808万元增收20,866万元,增长45.5%。其中:消费税完成50,718万元,比上年同期34,867万元增收15,851万元,增长45.5%;增值税完成15,956万元,比上年同期10,941万元增收5,015万元,增长45.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16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35,386的48.5%,比上年同期12,357万元增收4,811万元,增长38.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7,882万元,完成年初预算61,496万元的29.1%,比上年同期18,563万元减支681万元,下降3.7%。
县区净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9,485万元,完成年度计划44,890万元的43.4%,比上年同期17,127万元增收2,358万元,增长1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13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58,350万元的46.5%,比上年同期22,084万元增收5,050万元,增长22.9%。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2,82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291,835万元的45.5%,比上年同期116,177万元增支16,648万元,增长14.3%。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1、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上半年,在云天化尿素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性减收3797万元的情况下,全市净上划中央两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6.9%、28.6%。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我市财政“十一五”开局之年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是今年烟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卷烟两税同比增收20,641万元;
二是煤炭行业、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行业开采量和市场需求仍然可喜,同比增收5,567万元,是我市继卷烟收入的第二个增收点;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活跃。1-5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33%,增加投资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直接拉动地方税收增长10.86个百分点,增收3,687万元,其中建安营业税增收2,651万元。同时,带动建材行业税收增收,同比入库税收增加722万元;
四是加强对税收征管,查补漏税,增加税收3,150万元;
五是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力度,促进了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的增长,同比增收1,026万元。
2、全市上半年一般预算支出增长较快,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0,70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34,740万元净增加支出15,967万元,增长11.9%。全市支出中增幅和增长绝对额较大的有:教育支出、行政管理费、行政单位离退休支出、工业交通等部门事业费、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支6,231万元、4,768万元、1,402万元、947万元、746万元,增幅分别达15.8%、24.2%、7.9%、64.6%、9.9%。基金预算支出增势强劲,同比增长82.8%。从支出的情况看,我市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支出体现了有保有压。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在省财政的大力帮助下,市财政加大了对县区的资金调度力度,县区人员工资得到及时发放,机构运转得到基本保障,并调节了一定资金支持社会经济建设,保证了防汛抗旱、抗震救灾资金的及时到位。1-6月共拨付抚恤社会福利救济费和社会保障资金5,822万元,7月份又下拨了“7.22”地震应急救灾资金700万元,确保了救灾应急、恢复重建、恢复生产和困难群众生活救济需要。
二、上半年全市财政增收节支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夯实财源基础。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摆脱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2004年,昭阳区、镇雄县、水富县被列为省县域经济重点扶持县,共申报扶持项目14个,项目总投资35,055万元,2005年共到位基地建设资金190万元,银行贷款贴息资金300万元。2005年省对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考核,共补助我市三个试点县区奖补资金709万元,其中:昭阳区218万元,镇雄县332万元,水富县159万元。2006年,省在总结2005年县域经济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扶持方式和范围进行了调整,对原试点县继续扶持,非试点县采取单项扶持。今年我市11个县区共申报扶持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115,857万元,申请基地建设补助资金3,136万元,银行贷款贴息2,180万元。
(二)狠抓收入组织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今年,各级财税部门紧紧抓住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及时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加强税源调研,切实强化税收征管,加大税务稽查和清缴力度,认真清理到期税收优惠政策和欠税,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行为,确保了财政收入的高位增长。地税部门清理入库以前年度欠税2,100多万元,稽查查补入库190多万元。针对煤炭税费征管难的问题,我市煤炭资源较丰富的镇雄、彝良、威信、盐津等县区专门成立了煤炭税费征收管理办公室,加强了对煤炭税费的征管,煤炭税收同比增收1,356万元,增长286个百分点。加大了非税收入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完成5,615万元,比上年同期4,589万元增收1,026万元,增长22.4%。
(三)强化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
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 的科学发展方针和市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优先确保重点支出。
一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保证了全市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机构运转的基本需求。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支持力度。
三是多方筹措资金,确保防汛抗旱、抗震救灾资金的及时到位,积极为受灾群众排忧解难,体现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怀。
(四)按照公共财政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全市经济发展。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我市市直部门预算试点工作于2002年在市直部门启动,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2004年试点部门达10家,2005年试点22家,2006年全面开展。县区部门预算在试点的基础上明年将全面推行。
——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我市市本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去年启动7个部门12家试点单位,今年“预算执行管理系统”已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昭阳区、水富县已经启动了改革试点。
——认真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国务院决定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编制2007年预算时全面实施。此次改革以构建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支出功能分类体系和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为内容,是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收支分类统计体系的根本性调整,也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创新。由于这次改革是由财政系统内部和部门会计完成的,财政部领导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4月份,省、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组织领导小组已分别对省、市本级预算单位和州市县财政系统进行了业务培训和工作布置。根据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今年需对预算、执行数据进行新老科目衔接转换, 2007年启用新的科目,需用新老科目做两套预算、两套账务,改革工作相当复杂,财政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近两年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面对困难,全市财政干部兢兢业业,认真研究,积极工作,今年预算数据转换工作已于5月底前完成并报省审核通过,执行数据转换工作正在进行。
——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去年已在盐津县、水富县试点,今年全面推开,现在大部分县的改革方案已审批,少数县的改革方案正在完善,大部分县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改革正有序推进。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上半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4,087万元,比去年同期3,075万元增加1,012万元,增长24%,节约资金314万元,节约率为7.7%。市本级完成采购842万元,占全市采购总规模的20.6%。
——“收支两条线”管理继续深入。从票据管理入手,加强对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的管理,确保了非税收入的及时入库。
(五)认真搞好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
按照上级财政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2005年92户企业进行所得税税源调查,汇总上报省通过审核85户,摸清了我市重点盈利企业家底,对了解、掌握我市企业所得税税源情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强化财政监督,依法理财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是继续深入贯彻执行《预算法》。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按法规程序细化和执行预算,严格控制预算追加。二是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负责地办理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三是强化专项资金跟踪问效。特别强化了救灾资金及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管理,坚持实行专户管理,严格专款专用,跟踪问效。四是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上半年全市评审项目8个,报审总额4628万元,审定总额4125万元,审减不合理资金503万元,审减率为10.9%。五是加大票据监管力度。对非税收入实行以票管费。同时,对2005年度票据使用情况进行年检,检查面达99%。六是认真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对政府采购工作、规范产权交易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自查。七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财政普法进一步加强。认真宣传贯彻执行《会计法》、《云南省会计条例》,严格核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行政许可法》,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清理有关财政的行政审批事项,转变工作作风,增强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财政收支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我市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财政收支运行情况也比较正常。但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减收因素和一些不确定因素将使我市下半年的财政收支面临一些困难。
(一)从收入方面看,减收因素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1、财源结构不尽合理。
我市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增长结构不合理。如受到昭通烟厂二月停产的影响,收入不稳定,停产结束后,收入就开始稳步攀升,对单一重点税源的依赖程度较高,第一季度上划中央两税同比增长14%,第二季度达36.9%,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卷烟两税同比增收20,641万元,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62.4%。
2、云天化尿素增值税政策性减收较大。
今年云天化尿素增值税实行免征的政策,上半年入库税收同比减收3,797万元。
3、自然灾害减收较大。受泥石流、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粮烟生产形势严峻,烤烟税收将受一定影响,上半年,水电税收同比减收较大,仅云南滇能高桥发电有限公司缴纳税收同比减少就达560万元。
鉴于上述因素,下半年的收入增长将趋于缓和。
(二)从支出方面看,上半年财政支出进度不够理想,下半年工资改革增资幅度大,地方承担部分将加大县区压力。
1—6月,虽然一般预算支出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我们还应该看到,上半年一般预算支出蹋预算平均进度7.4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进度不够理想。下半年,工资改革增资幅度大,地方承担部分将加大县区压力。同时,因干旱、泥石流、地震等灾情影响,农业、水利、扶贫、救灾救济等增支压力大,支出任务相当严俊。
(三)我市财政对上级的依赖程度较高,面临的困难较多。
根据省对市“十一五”体制规定,省对下的困难转移支付未能固定,财力性补助和平时的资金用款依赖于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上半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302万元,只占地方支出150,707万元的29%,预计全年一般预算收入也仅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1/5左右,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若上级的转移支付补助不能确保上年基数实现,我市财政将面临较大困难。
四、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培植财源。
围绕“一带、四区、一长廊”的区域发展格局,继续加快推进烟草、能源、矿产、生物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加大对工业园区、矿冶加工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园区的支持。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一中心、一门户、三个重点”的布局,支持中心城市建设,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加快其他县城的发展。以城镇为载体,促进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发展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争取上级支持。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县域经济较快发展,推进财源建设步伐。
(二)支持经济建设,做大做强财政收入蛋糕,确保全年收入目标实现。
一是全力支持溪洛渡、向家坝、麻水公路、昭待公路、县区过境公路以及其他能源交通建设,充分发挥投资对地方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积极支持烟草、煤炭、化工、建材等重点和新兴企业抓好营销工作,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三是严肃税收纪律,加强收入征管。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和对重点税源的监控,严格依法征管,切实避免税收的跑冒滴漏。四是认真开展税源调查,摸清税源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税收流失,确保各项税收及时入库;五是结合政策性减收和灾情减收的实际,认真找准增收切入点,加大对电力、建材、煤炭、铅锌以及其他有色金属税收和土地税费的征管,强化对资源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以及其他零星工商税种的征收,减少政策性和灾害造成的减收缺口。六是加强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等非税收入的管理。通过努力,确保年初人代会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完成。
(三)强化资金管理,努力做好节支工作。
通过近几年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上级财政的关心帮助下,去年我市人员工资缺口彻底解决,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并有一定发展资金。为此,各级各部门的财政、财务工作重点应从“要钱吃饭”转变为加强资金管理。要继续倡导和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统筹安排好支出,严格按编制和政策标准执行人员经费,严格控制会议经费和责任制奖励经费,严格按照车辆编制数预算和控制车辆经费,严格监管业务费、接待费和学习考察费用。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检查和管理。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跟踪问效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继续做好抗旱、抗震救灾、社会救济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我市自然灾害频繁,要继续做好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工作,保障救灾资金的及时到位,加强资金管理,确保救灾资金发挥应有的效益。同时,做好社会救济工作,支持和保障低收入群体的生产生活,确保社会稳定,为创建和谐昭通、平安昭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继续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督促县区继续扩大试点面,提前编制时间,提高编制质量。二是进一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市直将于9月份启动财政局等7个部门40家第二批改革单位。各县区今年10月份前全面启动试点。三是积极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试点,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大宣传力度,巩固改革成果。四是继续做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五是争取上级支持,完善财政体制。根据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省对市“十一五”财政体制精神,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市对县区“十一五”财政管理体制方案。同时,积极争取省更多的转移支付补助。今年,省对下的转移支付体制将进行重大变更,我们要更进一步加大汇报和反映力度,在巩固好上年省对我市转移支付的基础上,争取省对我市扶贫、计生、农业、交通、能源等多方面的更多支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
(六)切实做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
按照中央、省和市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首先做好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信息采集等前期工作,确保改革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顺利推进。
(七)认真做好2005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工作。
2005年地方政府性债务清理统计工作,是近几年来政府债务清理统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表格最完善、最复杂的一次,这次清理统计数据将是以后各级政府举借债务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基础数据,上级将根据这次清理统计数据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与州市、县今后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挂钩。因此,要认真对待,切实抓好落实,摸清家底,建立健全我市政府性债务项目档案,为今后防范和化解各级政府债务风险做好基础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对各项专用资金、重点项目工程的跟踪问效。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评审机制,强化项目资金综合评价。三是进一步强化会计管理。四是充分发挥监察、审计和财政监督职能,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五是逐步建立财政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机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做好下半年的财政工作,实现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和深化我市财政改革,全面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