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0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
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马 鹏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报告昭通市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共昭通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狠抓落实,扎实有效推进各方面工作,全市经济承接了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较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0.67亿元,同比增长15.1%,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1.31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32.1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工业完成25.87亿元,同比增长30.8%,建筑业完成6.28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完成27.21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2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3亿元,同比增长35.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09亿元,同比增长 14.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7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9元,同比增长3.1%。
(一)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狠抓落实省委、市委对今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部署,上半年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农林牧副渔现价总产值完成15.96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全市夏收粮食产量达10.7万吨,比上年增长0.27%。烤烟种植完成36.54万亩。畜牧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肉类总产量达10.5万吨,同比增长4.3%。农民收入小幅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29元,同比增长3.1%,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0.27万人,实现务工净收入12.5亿元,农民打工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44.4%,打工收入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各县(区)结合各自发展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业经济增速迅速回升,质量与效益有所增长。
今年以来,受昭通烟厂技改、云天化休假调整、侨通包装印刷改版及煤电油运紧张等因素影响,工业增幅一度走低,但随着三大企业生产回升,工业生产呈现低开高走态势。2、3、4、5 月工业总产值增幅分别为3.97%、2.49%、5.44%,19.84%。上半年工业总产值完成52.89亿元,同比增长32.3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42.2亿元,同比增长34.09%;规模以下工业完成现价总产值10.69亿元,同比增长23.9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昭通烟厂烟草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7.06亿元,较去年增加5.44亿元,同比增长48.93%;云天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0.26亿元,同比增长14.3%;侨通公司印刷业和纪录媒介和复制完成总产值 18.17亿元,同比下降14.3%。
工业效益有所提高。1-5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4.96亿元,同比增长22.42%,实现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达6.02和14.1亿元,同比增长22.28%和19.03%。
(三)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03亿元,同比增长35.78%,其中:城镇投资46.5亿元,同比增长31.61%;农村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11.9%;房地产投资2.94亿元,同比增长254.39%。
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交通方面:水麻路完成投资12.22亿元;镇雄至二龙关已完成投资3217万元;彝良蚂蟥沟至毛坪已完成路基工程;大永县际油路路基工程已完成85%,盐电、威叙公路已于5月18日竣工通车。能源方面:两站建设(计入昭通部分)完成投资13.4亿元,中小水电完成4.92亿元,其中: 撒鱼沱电站完成投资1.36亿元;柏香林电站已试运行,洪石岩电站预计年底竣工;张窝电站即将竣工;电网建设完成1.21亿元,其中:镇雄220KV输变电工程已完成并投入使用。
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交通方面:水富港扩建工程正在开展施工图设计;沿金沙江公路绥江至水富段项目建议书通过省级评审;大塘至凤翥公路完成施工图设计;农村公路改造6个项目共170公里,项目建议书省发改委已批复,预计年内可开工建设。能源方面:天花板电站可研已上报省,麻柳湾、大水沟、庙林、悦乐、油房沟、燕子坡、万年桥电站可研已通过审查。镇雄火电厂待土地预审后报国家核准,目前已进行配套水库、进场公路、“五通一平”建设、征地拆迁等工作。威信火电厂可研已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的专家审查,进厂公路即将启动建设。城建环保方面:彝良、永善、盐津县城及部分乡镇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前期工作顺利,市医疗废物处理工程可研通过省审查。社会事业方面:昭通师专、市实验中学搬迁建设初设进行中, 2006年农村国债寄宿制学校进入招投标,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第三届泛珠洽谈会暨2006昆交会上我市共签约项目29个,涉及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城建及房地产、水电资源开发、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协议总投资26.41亿元,其中,省级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7.32亿元;市级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19.09亿元。全部签约项目将引进省外资金20.12亿元,省内资金5.96亿元。此外,由云南省地方电力投资公司、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5亿元的威信火电厂2x60万千瓦发电项目也顺利签约。
(四)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 。
今年以来,全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增幅均保持两位数以上。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28.6%,一般预算支出15.07亿元,同比增长11.9 %。金融运行平稳。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0.29亿元,同比增长9.33%;贷款余额119.44亿元,同比增长13.25%,其中:农业贷款22.52亿元,同比增长29.5%,更加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市场活跃 。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73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9元,同比增长3.1%,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9亿元,同比增长14.32%。市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82%;县及县以下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2.22%和9.38%。餐饮、批零贸易业同比分别增18.02%、14.55 %。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大,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得到拓展。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6.13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27亿元。
今年以来全市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6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9.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高位运行略呈下降趋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增长0.8%。
(六)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整体推进,全面发展。
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育“两基”工作力度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展顺利,完成48所寄宿制学校19.1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2006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即将动工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以市、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国债项目为主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重大传染病和艾滋病防治工作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计划生育率同比提高了6.17个百分点。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截至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45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7.3%;实现再就业人数200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20.1%;城镇登记失业率实现了控制在4.9%以内的计划目标。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5.9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6万人,增幅达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0.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4万人。
今年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良好,顺利实现了“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总体要求,下半年,随着华新水泥厂、张窝、柏香林等一批工业项目和中小水电站的顺利投产,水麻公路、溪洛渡、向家坝电站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昭阳区北部新区等一批新开工项目的陆续动工,以及民运会、昭交会的顺利召开,预计全市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顺利实现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全年各项宏观调控目标。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经济运行起伏较大。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15.1%,较一季度上扬了8.4个百分点,上半年经济运行具有不稳定性,经济发展水平低,支柱单一,工业经济增长受“三大企业”生产影响波动大。二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给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困难。三是新开工重大项目较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四是农民收入增幅不大,增收难度较大。五是电站移民等热点、难点问题较为突出。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按照市委工作会议及市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的安排部署,下半年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和建党八十五周年大会的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一五”规划和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6年各项宏观调控目标,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各项目标顺利完成。
(一)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切实做好烤烟收购工作,在抓好烟叶生产田间管理的同时,制定好今年的收购和销售政策,把握好各个环节,争取实现烟农增收、企业增效的目标,保质保量完成95万担指令性收购任务。二是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切实做好保苗和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气象监测。争取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3万吨以上。 三是抓好畜牧业的发展和各项畜牧科技措施的落实,基本完成全市兽医体制改革,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力争畜牧业总产值增长7%。四是加强对农资的日常监管,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农资流入市场,控制不正常价格上升。五是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实施“百万劳务输出工程”,确保全年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92万人以上,务工净收入25亿元以上。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力争1.2万户特困群众实现安居,4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七是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力量,整合资金,深入推进新农村规划和建设工作,努力推出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标准、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试点,保证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工业经济宏观调控,加快培植重点产业。
一是着力抓好全市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协调,稳定全市工业生产,力争全年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
二是加大对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力度。建立对“重点企业”定期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扶持卷烟、化工、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力争卷烟工业利税达18.5亿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制方案。
三是加大对工业在建项目的协调力度,加快中小水电、电网建设及煤炭开发步伐。加大“三江三河”的开发力度,确保张窝、熊家沟、洪石岩、柏香林等电站建成投产,抓紧实施镇雄220KV和各县在建110KV等输电工程,年内完成全市骨干电网建设。
四是按照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座谈会的要求,加快水富、昭阳两个省级工业园区和茨院、盐津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争取新开工建设一批能源、化工、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工业经济的增长点。
五是尽快启动编制全市煤炭发展规划和耗能工业发展规划,做深做实工业项目前期工作。
(三)努力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着力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确保今年固定资产投资30%的增速,今年全市的投资规模突破100亿元大关。
一是全力做好国家重点工程的援建工作。确保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顺利推进。加大协调力度,尽快落实库区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尽快启动绥江县城及库区淹没乡镇迁建工程。继续加强水麻、昭待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二是积极推进镇威煤电联营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召开两县煤电联营项目业主协调会议,加大跟踪协调力度,督促业主加快配套工程建设进度。
三是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切实加强工程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监督和检查,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和资金安全。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度和协调,促进项目快速推进。加快镇毕、巧蒙、昭彝公路建设,确保按期竣工;积极推进悦乐、油房沟、杨柳滩、撒渔坨、白水江盐津段3个梯级等一批中小水电建设进度,保证熊家沟、洪石岩、张窝等水电站建成投产;抓好永丰、跳墩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加快巧家、威信、镇雄、水富、大关、绥江六县垃圾处理场建设进度并完成验收交付工作;抓好国债寄宿制学校、市、县传染病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尽快完成省第八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场馆建设任务。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对国家、省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投向研究,加大沟通、汇报、衔接,努力争取国债和专项资金的更大支持。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增加信贷投入。积极组织重大项目推介活动,加强对外宣传和衔接,争取更多的企业和外商投资,增强投资连续性和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外资进入提供更加宽松、快捷的条件和优质服务。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引导,积极督促业主尽快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和项目成功率,用市外资金缓解我市的资金困难。加快交通、城建专业投资公司的实际运作,加快北部新区建设步伐,切实推进沿江公路、昭通大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新开工建设沿江公路绥江至水富段、水富港扩建工程、凤翥至大塘公路等交通项目;争取年内开工建设庙林、天花板、大水沟、麻柳湾等中小水电站;积极推进铜锣坝、梅家河、罗汉坪水库的前期工作,争取纳入移民安置实施规划,并在年内开工建设1-2个;推进昭通师专搬迁扩建、市实验中学搬迁建设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动工建设。做好“7·22”盐津等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五是加强各类规划的落实和衔接,进一步推进前期工作。根据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切实搞好各类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修订完善及审查发布工作,并加强各专项规划的落实和与省级规划衔接,做实各专项规划。以各类规划为依据,抓紧论证储备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做好项目储备。
六是加快落实2006年昆交会签约项目。我市今年签约项目正由资源型招商逐步向产业型招商转变,且生物资源开发类项目成为一个亮点,生物资源开发类项目共9个,占全部29个项目的31%,要高度重视、密切跟踪,切实推进落实签约项目的实施,从而为我市产业培育、优化投资结构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四)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按照市委、政府近期的工作部署,坚持以新区开发带动旧城改造,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的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谋划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上来,牢固树立窗口意识,切实把建设管理城市、发展城市经济工作为重中之重。
加大对昭阳中心城市的支持力度。通过银政合作、招商引资、盘活土地资源等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严重不足问题。抓紧完成北部新区管委会、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的组建工作,及时启动北部新区的开发建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邦汉路、太平路和农民安置小区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昭通大道、森林水体公园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继续抓好师专新校区、望海楼文化公园、电力小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
围绕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要求,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优势产业建设,继续做好省列重点县域经济扶持县的试点工作。
(五)继续抓好教育、卫生、计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
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大力开展教育改革试点。继续抓好“两基”攻坚,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争取全面完成各县级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建设工程,年内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狠抓各项措施落实,继续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改善基层计划生育基础设施条件,确保今年计划生育率达到7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县区“两馆一站”建设。加快体育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工程按时完工并投入使用。筹办好省第八届民运会及昭交会。强化宣传推介工作,加大城市秩序整治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昭通的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相应提升。
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广开就业门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认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电站移民政策研究和争取切实维护移民切身利益,制定和细化移民工作方案,强化移民外迁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移民。
(六)深化改革,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大力加强政风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的管理,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第二轮企业改革工作。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农村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乡级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土地、产权交易、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价格行为,抓好重点行业价格管理,加强收费监督管理。继续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完善审批制、核准制和备案制,减少审批环节,确立和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公益性建设项目代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投资中介机构。
加强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观念,切实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的开放力度。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强化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密切与周边地区的交往联系,积极寻求与先进发达地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进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上半年,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为实现全年宏观调控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政府第二次全体会议部署,以务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真抓实干,确保实现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2006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我市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