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评议

余伟履职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2.18 阅读:10084

——2014年10月29日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昭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余  伟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进行工作评议的通知》要求,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依法行政的情况

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依法履行市人大赋予的使命和职责,确保国家和省各项法律、法规深入贯彻执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盐业管理条例》、《云南省无线电管理条例》、《云南省盐业管理条例》、《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云南省信息化促进条例》、《云南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云南省散装水泥促进条例》、《云南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务求取得实效。

二、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和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情况

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汇报。积极参与市人大财经委组织开展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建设、融资平台和信用体系建设、全市中小工业发展情况等调研活动,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好相关工作,深入县区、企业了解情况,研究分析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加强向市人大财经委的汇报,适时反映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小企业发展、工业园区建设、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信息化推进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主动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组织开展的环保世纪行活动,围绕水资源保护、饮水安全主题,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切实减少工业“三废”的排放,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三、依据部门职责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目标情况

紧紧围绕优化调整工业结构、扩大工业规模这条主线,努力打造促进工业集中发展的园区平台和办事高效、环境优良的服务平台,坚持突出工业投资、产业升级、“两化融合”三个重点,着力培育烟草、电力、煤炭、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六大重点产业,努力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加快发展。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增长贡献突出。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5.2亿元,增长26.9%,增速比全省快11.3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位。2013,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42亿元,比2010年增长45.2%;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9亿元,比2010年增长40.7%,增速比全省高11.7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工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8.1%,比2010年提高3.32个百分点。工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8.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0.6%,比2010年提高14.8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解决项目引进难、落地难、推进难等问题,千方百计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水泥项目审批实行严控,由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积极向省工信委汇报争取,做好协调工作,6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先后竣工投产,有效推动了建材产业的发展。2010年—2013年,全市不含电力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50.33亿元,年均增长33.24%,竣工投产的重点工业项目达16个。其中,2012年和2013年累计完成投资160.9亿元,竣工投产的重点工业项目达8个,云天化26万吨/年甲醇项目、昊龙公司20万吨氢钙、水富理世公司年产4000吨薯片加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全市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三)工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全力实施产业建设年新型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培育和打造烟草加工及配套、电力、煤炭、化工、矿冶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及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的发展成效显著。2013年,全市电力行业快速崛起,实现工业增加值58.9亿元,2010年增长66%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4.34%。卷烟生产能力和水平稳步提高,烟草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9.2亿元,2010年增长26.2%。煤矿技改深入推进,煤炭采选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2010年增长42.9%。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3%。有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11.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同比增长23.2%。电力、煤炭、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1.3%13.3%21.5%

(四)园区基础建设加快,园区经济亮点纷呈。全市工业园区从无到有,现共有11个工业园区,其中昭阳、水富、彝良、鲁甸4个工业园区为省级工业园区,其余7个为市级工业园区。目前,已完成昭阳、水富、盐津、鲁甸4个工业园区的规划修编工作,待修编结束后,全市11个工业园区规划面积将由原来的212平方公里扩大到353平方公里,新增141平方公里。始终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全面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止2013年底,累计争取省级扶持发展资金1.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9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34万平方米。2013年,全市11个工业园区新增入园企业63户,达到230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户;从业人员达3.3万人,增长19%;实现工业总产值251.4亿元,增长40.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52.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

(五)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加大服务扶持工作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环境。2013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达10.8万户,比2010年增长41%;注册资金264.5亿元,比2010年增长86%;上缴税金20.6亿元,比2010年增长36%,从业人员期末达30万人,比2010年增长33%。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63.1亿元,比2010年增长76%,占全市GDP比重为41.5%,比2010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

(六)工作措施扎实有效,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全面完成。严把“节能审查”准入关,加强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业企业管理,从源头上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十二五”期间,省政府下达给我市的目标任务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2%。全市2011年—2013年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2.62%3.87%2.97%,累计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75.23%,超时间进度15.23%,提前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按照省、国家工信部年度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全市“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计划,通过关闭、拆除、技改扩建等措施,2010年—2013年共淘汰落后产能282.05万吨,拆除落后产能主机设备178台套,涉及电石、水泥、铁合金、小炼铁、小炼钢等行业,共35户企业,其中彻底关闭并全部拆除了落后产能生产线的企业31户。截止2014530,已全面完成国家、省下达我市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夯实了基础。

(七)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积极探索“两化融合”新途径。截止2013年底,全市接入公文交换平台单位共2411个,用户总量达17175个,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强对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督促指导,推动光缆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3年底,全市光缆建设乡镇覆盖率达100%,行政村覆盖率达96%。出口带宽提升至80G,单县区全部提升至4G以上。截止2014610,移动公司已建成开通4G基站500余个,实现昭通全市十县一区城区和部分乡镇的覆盖。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政府及重点行业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及时掌握全市政府及重点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认真查找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完善安全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八)行业管理秩序井然,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协调开展电力行政联合执法,设定电力设施保护区,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根据电力供需情况,下达全市电网有序用电方案,确保重点电力用户、救灾抢险电力供应。二是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 2010年以来,许可无线电台站3000余个,指导县级无线电管理机构许可超短波频率200余个,有效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三是坚持依法行政,严厉查处各类盐业违法案件,2010年—2013年,共捣毁生产销售假冒食盐窝点15个,查处案件54起,移交司法机关立案办结3起,查获收缴违法、违规盐产品445.2吨。2013年,全市食盐“三率”指标分别达到100%98.5%95.37%,完成情况创历史新高,保证全市人民群众吃上合格的加碘食盐。四是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指导,积极推广散装水泥。截止2013年底,全市建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17家,产能达550m³/年,全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都具备了70%以上的发散能力。仅2013年就向社会销售商品混凝土356万立方米,节约标准煤4.76万吨,利用工业废弃物64万吨。使用散装水泥180万吨,节约包装材料1.08万吨,节约能源2.76万吨标准煤,减排粉尘1.8万吨、CO28.1万吨,SO259.4吨。五是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为全市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0年以来,全市共关闭落后实心砖企业7户,绥江县、水富县全面完成了国家“禁实限粘”任务。2013年底,我市新型墙体材料产能为19亿块标准砖,产量达11.31亿块标准砖,新型墙体材料比例达到69%2010年—2013年,全市新型墙体材料利用煤矸石、水库淤泥等各类废弃物达311万吨,减排CO22137万吨、SO21753吨,节约土地1866亩,节约能源7.01万吨标煤。六是规范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推动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工作的广泛开展。2010年以来,全市工业企业通过审核评估11户,审核验收1户。开展清洁生产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3户。

(九)加大汇报工作力度,积极争取扶持资金。指导督促各县区经科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做好项目储备,每年积极向省工信委汇报,争取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工业跨越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扶持。2010年—2013年共争取省级扶持资金1.2亿元。

四、办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2010年以来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12件,其中2012年和2013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6件,内容涉及工业园区建设、电煤协调、非公经济发展、信息化推进等工作,在办理过程中努力做到“4100%”。一是亲自安排部署,参办率100%。针对代表提出的建议,亲自安排部署和审核把关,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二是规范程序,面商率100%。拟定下发了《市工信委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注意事项》,在承办过程中,按照“先面商,后答复”的原则,承办科室积极与领衔建议人进行面商,主动听取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使承办工作做到规范化。三是督促催办,按时办理率100%。随时了解掌握建议办理进展情况,适时提醒牵头领导认真落实,做到在3个月内答复,确保办理的时效性。四是注重实效,代表满意率100%。推动办理工作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针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带领承办科室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确保建议的落实。几年来所承办的建议均得到人大代表满意的评价。

五、社会普遍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

(一)积极参与彝良“9.7”地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彝良“9.7地震使我市彝良、昭阳、大关、镇雄等县区92户工业企业受损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86亿元,影响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组织受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指导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的同时,积极向省工信委汇报受灾情况,争取上级的关心,省工信委预算整合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灾区企业恢复生产及加快发展,分三个阶段予以安排:第一阶段800万元资金和第二阶段2200万元资金已分别于2012年底和2013年底落实到位,第三阶段2000万元资金将于20141231日前落实。2013年春节前,全市受灾的92户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二)切实做好电煤供应协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做好镇雄、威信两个火电厂煤炭的保障供应工作。建立提高煤炭外销价格调节基金、指令性供煤、指导性价格供煤、“先供内,后外销”等工作机制,通过全力组织电煤生产、规范煤炭市场秩序、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等有力措施,2010年—2013年共协调完成电煤供应726万吨,有效保证了两个火电厂的正常运转。

(三)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帮助协调解决改制企业职工合理诉求。积极争取并配合市医保中心做好市直改制国有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工作,使符合条件的2000多名市直改制企业职工进入医疗保险体系,解决老有所医的问题。协调配合市住建局和市人社局解决了原地区建筑公司137名待业青年的养老保险问题。积极向市人民政府汇报,提出“同等待遇方案”的建议,解决了原昭通地区皮革公司自主招收的126名合同工及搭地工的养老保险问题。2012年—2013年共接访3500余人次,做好解释、说服和劝导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改革成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六、廉洁自律及廉政建设的情况

(一)切实履行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的要求,落实好《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重一大”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要事项报告等制度,定期召开专题党组会议,研究解决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班子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2010年—2013年班子成员没有发生违法、违纪的情况。

(二)依靠制度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制定了集中学习、民主生活会和互相监督等制度,坚持不懈地抓落实,使党内生活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完善班子成员办公会议等制度和议事规则,坚持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提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的工业经济发展措施以及干部人事任免、财务收支等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

(三)筑牢抵制腐败的思想防线。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政准则,时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抵制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以身作责,率先垂范,管好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努力做到廉洁奉公,勤政廉政。

七、存在问题及下步努力方向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正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习研究不够深入,前瞻性还有差距。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和新政策导向理解能力还需提高。二是围绕目标,推动工作力度不够。改革创新精神不足,面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局面,还缺乏改革创新的思想。三是服务园区、企业、基层的意识需加强。抓项目推进、抓投资服务、抓中小企业发展的方法还不够多,结合昭通实际的措施还需完善。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从3个方面不断提高和改进:

(一)加强学习研究,不断提升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水平。深入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宏观经济理论知识,注重调查研究,结合昭通实际,完善措施办法,积极应对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这既让我们看到了发展形势严峻的一面,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复杂局势中的积极因素和发展亮点,努力探寻一条走出“三期”叠加的现实路径。要变压力为动力,研究制定有力措施,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根本性扭转全市工业下滑的局面,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以改革为动力,向改革要红利,以改革促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332”发展战略,转变思想观念,大胆探索我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两化”融合和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业管理体系,着力解决工业管理部门、园区管委会和工业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使体制、机制更适应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模式,加大工信战线干部队伍建设力度,通过改革促发展。抓紧完成工业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为深化改革夯实基础。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转思想、转方式,认真搞好“三个服务”。一是探索园区管理新模式,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加强对园区规划、标准化厂房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的指导和帮助,为园区加快发展搞好服务。二是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在抓好宏观经济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企业健康成长搞好服务。三是转变作风,不断拓展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深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认真履行职责,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为基层和谐稳定搞好服务。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将以此次评议为契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更加自觉地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努力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迈上新台阶,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