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是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设立的综合性机构,既是常委会的参谋咨询机构,又是常委会领导决策的辅助机构,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着常委会的工作效率和履职成效。2012年初山东省东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研究室在常委会和机关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践行“辅助政务、规范事务、高效服务”的核心理念,立足本职,创新实干,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一、坚持撰写综合文字,努力提供优质文字服务
综合文字是常委会依法履职、工作运行和成果展现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室当参谋、搞服务、抓落实的主要工作。随着全市人大工作的创新发展,综合文字任务日趋繁重,标准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研究室变压力为动力,视任务为使命,凝心聚力,奋发有为,积极适应人大在新形势下对文字服务的新要求。一是提升境界。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特别是对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精神或中央领导人对人大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不但在思想上,而且在文字创作上与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加强法律学习,特别是对宪法、组织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了运用法治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经济社会知识学习,不断优化知识机构、提升综合素质。二是吃透实情。写材料的人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掌握信息,全面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府两院”工作开展情况、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工作部门履职情况以及基层人大和各级人大代表履职情况。三是长于思考。要学会理性思考,在工作中把学习到、采集到的资料,去伪存真,抽丝剥茧,整理形成理性材料。撰写者只有把以上三方面有机结合,写出的文章才能实实在在,言之有物,掷地有声。
二、坚持调查研究,积极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
调查研究是研究室参与政务、当好参谋的重要方法。在具体工作中,注意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在课题选择上,坚持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相统一,重点筛选推进主体产业区建设、维护民权民利、生态环境建设、人大监督创新、加强代表工作等重大课题,为常委会发挥人大职能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理性支撑。二是在课题调研中,坚持领导、专家、代表相结合,重大课题常委会领导牵头指导,研究室负责组织协调,市人大相关委室以及“一府两院”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这样才能在调研中得到指导性、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三是在成果转化上,坚持研究成果应用实际的原则。以课题研究推动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展。2013年,研究室参与了常委会对环渤海五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大工作、省内兄弟市人大实行票决制的考察以及常委会开展部门工作评议等重大活动的调研,撰写了数篇考察调研报告,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开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紧贴常委会创新工作,主动思考研究,撰写的《工作评议:于法有据的整合与创新》等多篇理论文章,及时在人民网等媒体发表,与常委会启动票决制、开展工作评议相互呼应、相得益彰,第一时间宣传展现了常委会工作创新成果;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某些前沿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撰写的《关于在开发区设立人大工作机构的思考》一文被全国唯一的人大学术期刊《人大研究》刊发。
三、坚持新闻宣传,广泛传播依法履职正能量
研究室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宣传质效,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宣传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主要做法是:一是突出亮点。强化宣传意识,注重宣传时效,及时把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亮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宣传出去。常委会党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履职效能的意见出台后,在中国人大网发表稿件《加与减的辩证法》;工作评议和审议意见办理报告票决办法出台后,在《人民权利》报发表稿件《监督有了“硬支撑”》,常委会票决办法首次实施后的第二天即在《东营日报》发表稿件《票决“试水”》,稍后该文章又在《中国人大》杂志和《人民权利报》头版头条发表;部门工作评议结束后,在“人民网”、“中国人大网”、《东营日报》刊发了稿件《评议凝聚正能量》;针对2013年常委会的多项创新实践,撰写的《从“首次”看创新——东营市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纪实》被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刊发转载。二是抓住节点。去年初,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在《东营日报》开辟“代表风采”专栏,刊发8篇关于人大代表履职事迹的稿件;去年底,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前夕,又在《东营日报》开辟“人大履职与跨越发展”专栏,刊发3篇反映市人大工作亮点、6篇展现县区人大履职风采的综合文章,为大会召开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三是拓展领域。致力于通过宣传东营人大工作来宣传人大制度,提高东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向外省媒体拓展延伸宣传触角。先后在山西《人民代表报》、《浙江人大》、重庆《公民导刊》、陕西《法治与社会》等报刊发表文章25篇。四是注重质效。两年来,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各类新闻稿件161篇,其中国家级50篇,省级66篇。1篇作品在《人民代表报》首届通讯员好作品评选中获奖,10篇作品在全市“创建绿色机关,共筑生态文明”等多次征文活动中获奖,市人大常委会被授予《人民权利报》、《山东人大工作》、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公报》和《情况交流》等4项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四、坚持队伍建设,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实践证明,不管是什么部门或单位要想干好工作、干出成绩,必须解决好有人干事和能干成事的问题。在研究室的选人用人方面,东营市人大机关注意在“三个是否具有”即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能力、是否具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否具有较强的吃苦奉献精神上严格把关。先后从市直单位、县区选调5名年富力强、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干部充实到研究室,经过培养锻炼后,有3名同志被提拔到科级领导岗位。把好入口固然重要,但是如何让工作人员长期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的干事作风更为重要。在这个方面,坚持了“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教育培训。坚持以“建学习型研究室、创质效型科室、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研究室内部树立良好的学风,着力培养干部把握大局、依法办事、调查研究、辅助决策、转化运用的能力,使每一名同志都成为开口能说、提笔能写、有事能办的“多面手”。二是注重有效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以及重大活动协调机制,既做到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做到了重大活动分工不分家、齐心协力抓落实。三是注重强化激励。既对研究室干部下任务、压担子,又注重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每年机关拿出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宣传、调研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同志。四是注重团结协作。不论是撰写常委会工作报告,还是抓调查研究和新闻宣传,都坚持与其他委室协调配合,汲取集体智慧和力量,既善于通过发挥职能优势来融合与其他委室的人际关系,又善于用健康的人际关系来促进工作创新发展,研究室的工作赢得了常委会机关领导班子及其他委(室)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