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1741

——2011年6月29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

昭通市司法局局长    马绍明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向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报告“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情况,请连同《昭通市2011——2015年依法治市规划(草案)》一并审议。

一、“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基本工作情况 

2006年以来,我市按照“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实施市委“依法治市”战略,紧扣构建“法治昭通”主题,按照“两个增强,三个提高”的目标要求,各级、各部门开展了深入广泛、扎实有效的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有效提升,全市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一)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组织领导。                                   

1、党委政府多次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二届市委将“依法治市”作为跨越式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市委第45次常委会专题研究了“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各县(区)委普法依法治县(区)领导小组年初召开“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县(区)年度工作会议,分析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势,明确当年普法依法治理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方式方法,扎实推进各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2、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按年度制定工作要点,指导具体工作。按年度分解工作任务,拟定工作目标,将任务细化,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既符合“两个”规划的总体要求,又紧密联系实际,做到长期规划与年度工作计划有机结合,总体有规划、年初有部署、年内有检查、年底有总结。

(二)强化普法依法治市工作保障。

1、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加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建设。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的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司法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区)也分别成立了普法依法治县(区)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级和镇雄、大关、绥江、彝良四县还配备了专职副主任,加强了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领导。

2、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工作制度完善。制定《中共昭通市委普法和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工作规范》,明确了全市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机构,规定了各级工作范围和各类人员的职责,确定了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普法依法治理奖惩制度、工作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谁执法,谁宣传;谁主管,谁负责”的机制,促进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3、机构建立健全,工作人员基本充实。全市共有专职人员30人,兼职人员2854人,成立县级以上普法讲师团34个,成员546人。

4、加强监督检查。各级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市工作贯彻落实情况汇报,进行审议、视察、检查,市人大每年都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组织代表视察或专题调研,2008年6月听取了规划中期执行情况汇报,2010年5月审议并通过了规划落实情况报告;市委督查办公室将“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市工作列入督查内容;市司法局将“五五”普法“三五”依法治市工作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上报市政府,进行倒逼管理,两个规划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高位强势推动。

(三)以“法律六进”为载体,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1、抓好法律进农村(社区),着力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市司法局每年开展“八个一”活动,推进“法律进农村”工作,编印《农村普法教育读本》,发到各乡镇司法所、各村调解委员会作为“法律进农村”普法教材;各县区还采取送法进农户,印制普法日历,使普法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共举办农村、社区法制讲座2739次,印发资料328.9万份(张),开辟法制宣传栏1406个,全市应普对象505.3万人,实普对象456.4万人,全面提高了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

2、抓好法律进学校,努力增强学生的法律素质。一是全面开展青少年普法维权“六个一”活动,确立了14家青少年维权律师事务所和144名维权联络员;二是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示范学校”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学校”创建活动;三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国旗法》等法律法规宣传,进行图片展览、演讲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把法制教育与课堂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了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促进教学质量双赢,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3、抓好法律进企业,提高依法治企和民主管理的水平。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开展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培训1116次,共培训290379人次,有力地提高了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

4、抓好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决策的能力。一是学法制度健全。各级各部门完善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律知识考核制度、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切实加强法制理论和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学法内容丰富。市政府分期分批举办《行政许可法》培训班;市总工会举办“工会干部法律知识培训班”等等。三是学法形式多样。市委组织部利用电视远程设备进行法律教育;市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了19期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基地培训各级干部3000多人;市委宣传部、市委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司法局组织全市公务员进行“五五”普法知识考试,检验了我市公务员的学法用法效果,促进了“法律进机关”工作的有效实施。

全市各级党委组织法制讲座369次,各级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数98个,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次数为458次,参加人数为4391人,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所占比例为99%,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203次,参考人数为2670人,各级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人数为1427人;全市公务员法律培训人次为59275人次,法律培训人数所占比例为98%,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人数所占比例为100%。

   (四)全面实施依法治市战略,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成效显著。

1、各级政府建立了法律咨询、执法责任制等制度,全力打造“法治政府”,确保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了《昭通市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的实施意见》、《昭通市行政问责办法四项制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等制度,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措施,努力做到执法主体明晰、权限明确、责任具体、行为规范,推进社会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全市广泛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建立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同政府决策相结合,内部决策和外部咨询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机制,在制定重大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时,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听证会,通过电视、互联网广辟言路,充分听取有关专家、法律顾问和法制机构的意见。

2、市、县(区)两级政府着力打造“阳光政府”。推行现行文件公开查阅制度和政府上网工程,将政府不涉密的文件、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上网,设置网上办事和参政大厅,为市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行为提供平台;市政府加强投资服务领域建设,提升“今日昭通效率”,打造西部一流投资环境。

3、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五年来,市政府报送省政府法制办登记备案5件;县区和市直部门报送市政府登记备案38件。

4、适时组织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和依据,并向社会公告。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共组织培训行政执法人员7246人次,建立并严格执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和行政执法案卷归档制度,统一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标准,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活动,落实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报告和备案制。

5、精简行政审批项目,压缩审批时限。将市级行政审批项目320项精简为79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241项。审批时限压缩1/2或2/3以上,我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地级市之一。

6、全面推行司法公开,努力维护司法公正:

一是审判机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狠抓“三项重点工作”,依法行使审判权力,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穷尽执行手段,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全力化解社会矛盾。

二是检察机关严格执行《宪法》及各项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结合昭通检察工作实际,制定了《昭通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昭通市人民检察院问责办法(试行)》、《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在全市检察机关推行服务承诺制等四项制度的决定(试行)》等制度,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三是公安机关制定《昭通市公安局承载目标考核办法》,将依法治市工作细化分解成实实在在的工作内容,按警种职责下达到各业务部门全力推进,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公安机关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维护稳定的能力明显提高。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形成;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和执法培训,切实整治各类执法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公正廉洁执法,执法质量跃居全省第六位。

二、关于“六五”普法规划的主要内容

“六五”普法是“五五”普法的继承和深入,其特点主要体现在对象和任务上:

(一)重点对象。

普法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突出抓好宪法学习宣传,大力宣传宪法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教育和引导公民进一步增强宪法意识,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

2、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主线,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富民强市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环境和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法律法规;围绕能源基地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等法律法规,促进昭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升昭通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围绕我市经济发展要求,深入学习宣传《渔洞水库保护条例》、《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使我市的发展得到较好的法律保障。

3、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提高公民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能力。坚持把保障与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促进人民安居乐业,深入学习宣传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法律法规;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深入学习宣传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房屋拆迁、承包地流转、劳动争议等法律法规;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深入学习宣传生产安全、交通运输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法律法规;围绕维护弱势群体切身利益,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以及社会救助等法律法规,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深入学习宣传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长治久安作为根本目标,围绕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反邪教、反分裂、反渗透、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法律法规;围绕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顺,深入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和其他有关民族宗教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管理创新,深入学习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法律法规;围绕依法维权和正确反映诉求,深入学习宣传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围绕禁毒防艾工作,深入学习宣传禁毒防艾法律法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围绕依法开展舆论监督,深入学习宣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文艺、网络电信管理等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学习宣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与社会公平正义等法律法规,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5、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审计法》和《廉政建设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廉政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6、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氛围。坚持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法治昭通”建设,深化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公民法律信仰的重要手段。通过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倡导和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律、信仰法律、依法办事的法治文化氛围。

7、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坚持把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作为重要方法,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学法用法和依法治理工作。

三、关于“四五”依法治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目标

各级党委(党组)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带头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成为自觉行动;国家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科学、规范,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和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政府公信力显著提高;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得到有效推进和维护;法律服务体系健全,基本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更加严格和规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尊重法律、崇尚法治、依法办事的氛围基本形成;区域民主法治创建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积极性得到普遍调动,社会各界能动作用有效发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二)主要任务

1、积极推进“法治昭通”创建进程。 依法治市是市委提出的“12346”发展思路的四大战略之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夯实“地方依法治理为主体,基层依法治理为基础,行业依法治理为支柱”三大工程,切实抓好执法、司法、普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工作,大力推进“法治昭通”进程。

2、全面提高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创建法治昭通全过程,进一步增强各级党委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大力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3、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责,加强监督制约;推进政务公开,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共参与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确保法律法规得到全面正确实施;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4、进一步推进公正司法。 按照中央和省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努力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强化司法机关惩治犯罪,调节经济和社会关系,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加强司法机关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量刑指导、案件评估等机制;加强司法机关干部队伍教育,提升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健全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制度并切实发挥作用;完善维护司法公正的监督制约机制,严厉查处司法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5、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发的《中共昭通市委宣传部、昭通市司法局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进一步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弘扬法治精神,繁荣法治文化。

6、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大力推进“法治昭通”创建活动,以区域法治创建为载体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区和行业法治化进程;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村(居)务公开、财务公开”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本部门、本系统、本行业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7、切实强化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充分运用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形成监督合力,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促进公权力运作更加规范,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8、不断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建立起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比较完善的法律服务体系,强化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行业的功能;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与功能,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推动法律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行业党组织建设和行业自律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行业考核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加强法律服务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 

9、大力推进平安和谐建设。以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为重点,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平安昭通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过去的工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给予了有力的监督指导,在即将启动的“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的工作中,我们更需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今后,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按照规划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普法依法治理进程,为建设“法治昭通”做出积极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