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办理的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2941

市人大常委会:

接《关于转交〈关于视察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的通知》(昭人通〔2012〕38号)后,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报告和审议意见指出的问题,研究贯彻落实措施,狠抓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现将审议意见的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市人民政府认为,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视察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市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充分肯定了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经费投入不足,文化设施不够完善,城乡差距较大,重建设轻管理较为突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民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加深对做好农村文化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文化工作大局上来,统一到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省委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部署上来,进一步凝心聚力,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深入推进我市的农村文化建设,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二、制定规划,明晰思路

市人民政府责成市文体新闻出版部门、广电部门要加强调研,全面弄清全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薄弱环节,制定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把农村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具体的保障措施。

基本思路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市各族人民为对象,以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按照打基础、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思路和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着力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实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文化民生工程,着力强化广播电视报纸的宣传报道力度、深度和广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共享文化信息等基本文化权益,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构建核心价值、共创精神家园的作用。

发展目标是:至2015年,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设施功能齐备,辐射市、县、乡的全方位公益性文化网络体系,达到体制基本理顺,机制充满活力,事业全面繁荣,精品不断涌现,设施功能配套,人才结构优化,市场开放有序,报社集团化,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三、出台政策,提供保障

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市文体新闻出版局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昭通市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市人民政府将于近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基本成熟后审定下发。《意见》中明确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特别是要把农村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科学考评体系,纳入年终重点监督事项,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大力支持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四、培训队伍,提高服务

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建设机制,进一步充实农村两馆一站的队伍,配好配齐基层文化单位人员和乡镇综合文化站专职人员,设立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解决好行政村文化干事待遇问题。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通过培训辅导,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由地方文化名人、文化骨干、文艺活动积极分子等兼任村委会(社区)文化辅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的管理机构。在选派有大学生村官的村委会(社区),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委会(社区)文化辅导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市级每2年对县区、乡镇文化专干轮训一次,县区每年对乡镇、村(社区)文化体育服务人员进行一次培训。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传承人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加强对文化辅导员、文化志愿者的培训。

今年9月以来,文化部门已经举办了四期全市文化馆业务骨干培训、文化站长培训,文化馆长和图书馆培训,恢复了中断近三十年的县乡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辅导,提高了农村文化队伍的业务素质,增强农村文化队伍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一步,将加强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辅导和扶持,使之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

五、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市人民政府将遵循建管并重、注重效益的原则,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服务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将建立市级指导,县乡共管的机制,加强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体育广场的建设和管理。将以普及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为主题,在市县搭建农村文化广场大家乐平台,每两年演出一次,今年10月已举行了昭通市首届“大家乐”广场舞蹈大赛。将形成每年元旦春节文化三下乡的常态机制,保障“文化百千万工程”的长期开展。将加快农村文化体育广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文网培学校的管理。将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加强已经全面建成的农家书屋的管理。

六、突出重点,完成灾后重建

昭通彝良“9·7”地震,给全市正在推进建设的农村文化阵地造成重大的毁损,农村文化建设和服务造成了严重影响。经初步统计,共造成文体新闻出版系统办公房屋、运动场馆、文化图书馆、文物等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42034.44万元。为确保地震灾区文化、文物、体育基础设施受损项目恢复重建如期完成,根据中央、省、市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人民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昭通彝良“9·7”地震灾后文化体育恢复重建实施方案,投入资金6495万元,本着突出重点,强化服务的原则,按照文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与城镇化、新农村、文化广场等建设规划相结合,增进文化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和效果的要求,在原址恢复重建彝良县文化馆、图书馆,原址恢复重建昭阳区盘河乡、小龙洞乡、北闸镇综合文化站和彝良县洛泽河镇、荞山乡、奎香乡综合文化站;在原址加固维修大关县文化馆、大关县图书馆、彝良县罗炳辉纪念馆、大关县寿山乡、上高桥乡、翠华镇、高桥乡综合文化站受损业务用房,对昭阳区龙氏家祠受损的瓦屋面、墙体、地板、树池、瓷砖等进行抢救性的恢复修缮;新建彝良县体育馆及救灾应急避难场所(含4块露天灯光球场)。市人民政府紧紧围绕2013年9月前完成灾区的文化、文物基础设施恢复重建,2014年9月前完成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要求,成立了市、县“9·7”灾后文化体育恢复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分管领导为杨桂红副市长,项目主管责任单位为市文体新闻出版局,责任人为李华章局长,具体责任人为余虹、唐勇、夏仁华副局长,协办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项目主体责任单位为昭阳、彝良、大关县区人民政府。目前,选址、地勘、设计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恢复重建项目有序推进,有望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灾后恢复重建完成后,将进一步夯实我市公共文化阵地基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