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昭通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2561

——在昭通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张景松

(2012年10月24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就昭通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简称“农转城”)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请予以审议:

一、全市“农转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我市“农转城”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的有力监督下,精心筹备、周密部署,制定政策、强化领导,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转户579476人,排列全省第一名,是省下达任务13万人的4.45倍、市下达任务50万人的115.8%。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长刘建华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何刚、副市长余扬举、王宇,市政协副主席普安银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农村人力资源办公室,做到了人员、经费、办公地点“三落实”。目前,已解决行政编制5人,按排工作经费25万元。11个县区人民政府也成立了由县区长任组长的城乡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自去年11月2日全省“农转城”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对全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安排部署。全省5月29日“农转城”工作推进会后,市委、市政府于6月3日及时召开了全市“农转城”工作专题办公会,对“农转城”工作进行再深化、再研究、再部署、再明确、再落实。自加压力,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将原计划的35万人的转户目标再增加15万人,达到50万人,是省政府下达任务13万人的3.85倍。6月12日,在全省第一家率先完成了省下达的转户任务。

(二)调查摸底,明确目标。从市到县区组织精干力量,对九类重点转户人群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转户意愿、权益保障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全市符合转户条件的对象近90万人,其中重点转户的水库和电站移民7.72万人;小集镇建设吸纳人员5.54万人;进城务工经商人员8.56万人;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1.87万人;农村籍退役士兵0.91万人;新生代农民工9.53万人;已征用地未转非人员10.41万人;城中村居民37.42万人;农村集体供养对象0.86万人;三代以内直系亲属长期居住城镇的农村居民3.81万人;其它0.27万人。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农转城”的“一个意见、两个办法”(即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出台了“农转城”的工作制度及时间安排;确定了2012年转户50万人的目标任务;重点推进水库和电站移民、小集镇建设吸纳人员、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农村籍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籍退役士兵、新生代农民工、已征用地未转非人员、城中村居民、农村集体供养对象等九类人群的转户;2013年—2015年每年实现20万人转户,工作步入常态化;2016年—2020年平均每年10万人转户;到2020年,全市新增城镇户籍人口155万人以上,城镇化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

(三)分解任务,落实考核。市政府就今年转户50万人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11个县区和市领导组成员单位,签定了双向目标任务考核责任书,分县区和市领导组成员单位两组对照目标任务、挂钩县区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工作情况、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权益保障、资金保障、宣传培训、协调推进等项进行评分考核。工作完成好的县区和单位给予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县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或对主要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四)上下一致,紧密配合。各级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在理清“农转城”工作思路的同时,超前谋划、把握方向、正确引导。市、县区领导组办公室加强与成员单位沟通联系,建立了定期会商、信息报送、问题反馈、业务培训、宣传引导、督促检查等工作推进机制,切实履行综合协调、检查督查等职责。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的系统管理职能和整体联动效应,加强对挂钩县区工作的指导帮助和协调服务。市、县区领导组成员单位之间相互支持、紧密配合,认真做好政策对接、资源互补、信息交流等工作,形成了强大合力,保障了“农转城”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五)建立制度,规范运行。市领导组制定了会议制度、协调制度、推进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督促检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市领导组成员单位根据市政府制定出台的“农转城”实施意见、实施办法和考核办法,分别制定了实施细则和工作办理流程图。在推进“农转城”工作中,明确了开展调查研究、落实机构人员、制定政策措施、制定文件表册、开展业务培训、公开办理事项、设立办理窗口、落实转户任务的时限要求。各项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工作运行。

(六)宣传引导,强化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充分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发动乡镇、村、组干部,有计划、全方位、多渠道宣传“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即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权和林木所有权、宅基地及农房使用权、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收益分红权,提供城镇住房、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保障)等政策,深入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努力使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媒体宣传521次,现场宣传活动346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26万份;设立了政策和办理咨询点,为转户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将“农转城”的全部政策、办理程序、办理对象、办理工作日、咨询电话等面向社会公布;在全市190个基层派出所设立了转户绿色通道,开展方便、快捷、高效的“一站式”优质服务,达到了转户对象积极参与,安心转户、安心落户的目的。

(七)结合实际,保障权益。按照“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的要求,努力在维护好转户人群原有的承包地、宅基地、林地、计划生育、集体经济分红等权益的同时,从昭通市情出发,切实做好转户人群在公共服务、住房保障、就业创业、子女入学、医疗卫生、养老保险、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全市已投资启动了3万套公租房建设,解决转户贫困人群的住房问题;投入4.47亿元建设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投资560万元培训提高转户人口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投资1.3亿元改扩建城镇学校,为转户子女提供入学等等。通过权益保障的落实,调动了广大转户人群的积极性。

(八)检查督查,高位推进。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坚持每两个月对11县区“农转城”工作进行一次督促检查,领导组办公室随时跟踪督查县区和成员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实行旬报制,每10天通报一次各县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围绕全市今年转户50万人的目标任务,严格执行计划倒排、目标倒逼、时间倒计、责任倒查制度,要求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高位推进“农转城”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实现。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建设规模小,配套政策不到位。由于大部份城镇建设规模小,本来就难以满足原有居民生活的需要,再加上新增“农转城”人口,更加难以承载和满足转户人群的需求;加之省级配套政策不到位,部门实施细则未出台,导致“农村五项保留、城市五项保障”政策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部分干部群众认识有偏颇,转户人群有顾虑。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农转城”“兼有两个身份、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的政策没有理解清楚,认识上产生了偏颇;有的转户人群担心政策变,失去原农村承包地或享有的优惠政策,持等待观望态度,特别是库区移民担心转为城镇居民后,失去原有库区移民扶持政策;有的转户人群希望值过高,认为“农转城”后就能无条件享受公租房、廉租房、城镇低保、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

(三)计划生育5年过度期,对“农转城”工作有影响。 由于“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实施5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过渡期”,影响了“农转城”工作的顺利推进,许多现在只生育一胎和未结婚的年轻农民,怕5年后计划生育政策变了,跟城镇居民一样只能生育一孩,出现了不愿转为城镇居民的现象。

(四)体制机制不够顺,工作对接有一定难度。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市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下设城乡统筹协调科为副科级。全市有昭阳、巧家、彝良、威信、大关、永善、绥江、水富8个县区城乡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办,鲁甸、镇雄、盐津3个县设在公安局。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办公室已定编制5人,但县区至今仍无正式人员编制,办公室人员均为临时借用。机构设置规格低、不统一,县区人员不落实,上下协调对接有一定难度,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下步工作打算

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仅只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开端,农民变为市民后的工作更加坚决、更加繁重、更加具体、更加持久。下步将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再深化认识,强化宣传。对县区、乡镇政府和成员单位进一步开展深化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的认识,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全景式、多样化、有深度的宣传活动,重点宣传转户群众应享有的优惠政策和权益保障,深入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通过广泛宣传激发和调动农民转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巩固全社会支持、理解、参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认真梳理政策,落实权益保障。按照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后的“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的政策逐一进行梳理;凡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出台明确了的政策,应一一给予落实,凡不够明确、有争议的积极向省政府汇报反映,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转让、计划生育、库区移民政策、学生“两免一补”、城市低保等政策的争取落实;同时积极向省政府汇报,敦促省直相关部门及早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实施细则,市级将出台更加符合昭通实际的市直部门实施细则,落实好转户人群的权益保障。

(三)抓好检查考评,总结经验找准问题。按照年初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昭政办发〔2012〕18号)和昭通市城乡统筹协调领导组《关于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制度及时间安排的通知》(昭城统组〔2012〕1号)的内容,由市领导组从有关单位抽人组成检查考评组,分别对11个县区“农转城”工作和市成员单位挂钩县区工作进行逐一检查考评,认真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给予考评。同时实事求是确定明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拟定工作措施,推动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做好信息采集,强化权益保障。对全市已转城人员的男女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经济收入、转户类别、区域分布,“享有五项保留、提供五项保障”等情况进行全面的信息采集,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的维护好、保障好、落实好农村转户人群的权益。进一步做好农转城后的承包地、林地依法合理流转的方式,进一步做好城市五大保障体系的完善,进一步做好投资经商、兴办企业、发展特色产业等政策的支持,进一步做好适应市场需要的各种技能培训。

(五)理顺工作机制,落实专职人员。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是一项庞大而长期 的系统工程,没有稳定的机构和人员是难以推进和持久的,市人民政府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机制,要求县区落实工作人员,确保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是“农转城”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居民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下,倍加努力,开拓创新,为加快昭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