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昭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研究处理的情况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2963

市人大常委会:

    2012年6月26日至27日,昭通市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审议意见。会后,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进行研究处理,现将研究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出重点,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

今年1—9月,面对洪旱灾害持续叠加、用水矛盾更加凸显的严峻形势,全市水利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沉着应对, 开启新征程,创造新业绩,共计完成水利投资15.34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68.18%;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地6.2万亩,征收水资源费405万元,为奋力谱写昭通富民强市跨越发展辉煌篇章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一)前期工作不断加强。重点水源工程方面,昭阳黑石罗、大关太华中型水库计划分别于10月26日、27日开工建设,彝良松林中型水库计划近期开工建设;盐津三龙滩、镇雄坝口河、永善营盘3座中型水库项目建议书已通过长江委审核;镇雄苏木中型水库作为烟水工程上报,项目建议书已完成。列入《西南五省区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昭通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22座小(一)型水库,除已开工的绥江县关村和今年拟开工的水富县四方碑、盐津县板厂沟、威信县回凤、巧家县洗羊塘5座外,其余17座中,永善县大板厂、大关县广东坝、昭阳区三岔路、彝良县奎香4座的可研2011年已批复,鲁甸县板栗园可研已完成,绥江县青羊洞、彝良县新场等水库的设计招标正在开展中,其余正在进行流域规划。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方面,全市进入国家除险加固规划的9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已完工和今年开工的共51件外,其余45件已有28件前期工作审查通过或待省级复核批复,另外17件正在进行安全鉴定或初设工作。农田灌溉方面,昭鲁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第3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水利厅审查,目前正抓紧编制实施方案。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巧家、大关两县3年建设方案及年度实施方案已通过市级审查报省竞争。中央小农水专项县项目已组织各县区编制1—2个项目报省竞争。

(二)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一是骨干水源工程进展顺利。全市在建6座中型水库(不含企业投资2座)和6座小(一)型水库中:铜锣坝水库枢纽工程和灌区渠系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年内将提交省级验收,交付使用;罗汉坪水库大坝现已封顶,即将开展大坝面板浇筑,干渠工程已开工3个标段;双河水库大坝面板浇筑已完成,溢洪道、输水隧洞主体工程已近尾声,整个枢纽工程即将结束,全部工程明年将提交省级验收,交付使用;胡家山水库导流隧洞及溢洪隧洞现已全部贯通;小海子水库导流隧洞现已全线贯通;月亮湾水库导流隧洞已贯通,洞身混凝土浇筑已完成。桂香沟水库导流隧洞已贯通,正在进行大坝基础及趾板开挖;水子冲水库导流隧洞工程已完成,即将实施大坝填筑工程;仙马水库已通过下闸蓄水阶段验收;翠屏山水库大坝填筑已通过验收,正在准备浇筑面板;关村、发达水库已开工建设。二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快进行。北闸、跃进、官闸、肖家冲、保山圩、猫鼻子、大岩脚、孔家湾、红石桥9座规划外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已全面完工,正在开展竣工验收前的各项准备工作;96座小(二)型病险水库第一批26座除险加固工程现已全部完工。三是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即将启动。今年,省发改委和省水利厅下达我市39万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指标。6月25日—26日完成了实施方案评审,7月30日市发改委员以昭市发改农经〔2012〕437号批复了实施方案,8月23日在中国招投标采购网发布了管材招标公告,计划10月下旬开工建设。四是节水灌溉工程顺利推进。中央小农水重点县鲁甸高效节水项目年内建设任务现已完成;永善县云荞中型灌区2期工程、大关县永康灌区项目均已完建;昭阳区省级高效节水项目、巧家县大海小型灌区建设加快进行。五是中小河流治理有效实施。巧家马树河马树镇段治理工程全面完成,永善冷水河茂林镇段治理工程和昭鲁河鲁甸县城段治理一期工程正抓紧实施。

(三)抗旱减灾卓有成效。在连续3年干旱和2011年春夏秋三季连旱的背景下,今年全市又遭受了严重旱灾,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旱灾发生后,全市上下迅速行动,积极应对,共计投入抗旱应急资金3亿元,其中市政府紧急安排送水补助资金500万元,抗旱人次123.2万人,紧急修复水利工程1670处、新建农村供水水源478处,新增干支渠道270km、田间渠道190km,新建水池水窖4800个,临时解决了24万人次、8万余头牲畜饮水困难,缓解了46万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有效保障了人畜饮水和春耕生产用水需要。

进入汛期后,全市强降雨天气突出,暴雨造成全市11个县(区)98.26万人受灾,13人死亡,1人失踪,123人受伤,因灾倒塌房屋0.1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2.1千公顷,成灾面积26.8千公顷,绝收面积4.9千公顷,减产粮食11.6万吨,经济作物损失5662.4万元,死亡大牲畜0.15万头,水产养殖损失0.04万吨;停产企业52家,公路中断609条次,供电中断137条次,通讯中断32条次;紧急转移1.11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其中:水利工程水毁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在“9.07”地震和“9.11”洪灾中,全市10县(区)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4.9亿元。灾害发生后,国家防总、水利部、省防指、省水利厅先后派出数批专家组深入灾区检查指导应急抢险工作,市、县多方筹集资金、物资投入抗灾救灾工作,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应急供水,完成了震损水库应急抢险任务,保障了灾区无因水的次生灾害发生。

    二、克难攻坚,保障措施实现新突破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按照“规划项目抓前期,计划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总体要求,狠抓“建设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改革创新”四项重点工作,努力为“兴水强昭”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障。

(一)顺利完成水利普查。自2010年6月启动我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以来,在各级水利普查办和广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基本完成了普查任务。通过这次普查,全面掌握了各类水利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了普查对象名录数据库,构建了重点普查对象的空间分布,获取了各行业典型用水指标,初步分析了经济社会用水情况。

(二)稳步推进水务改革。11县(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任务顺利完成,明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13.9万件,现正在准备迎接省级验收。镇雄、巧家、永善3县全面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市政府组织起草了《昭通市政府投资水利项目BT融资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探索了水利建设地方配套困难的解决办法,并成功签约启动了昭阳黑石罗、大关太华水库BT融资建设模式,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为补充的水利建设投资格局正在形成。昭阳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三)加大人才建设力度。按照既扩充数量,又提升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市政府6月16日水利工作专题办公会决定,新增市水利局正科级总工职数1名,人员现已到岗;增加黑石罗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人员5名,现已陆续到位;市水利施工队和物资站职工纳入财政全额供养,其中在职的25人由市水利局安排适当工作。人事、水利部门联合组织的乡(镇)水管单位人员招录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同时,市、县水利部门还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水政执法、节水灌溉等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水利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

(四)切实落实配套资金。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中发〔2011〕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兴水强滇”战略决定,切实加大地方配套资金和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力度。按照6月16日全市水利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今年市级财政继续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000万元。各县区也从“加大县级财政投入、计提土地出让收入、开征水利建设基金、落实水利建设税费、吸引社会投资”方面,积极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如,今年镇雄县本级预算水利建设资金2095万元,上半年已到位991.9万元,计提土地出让省级水利建设专项资金170.14万元;威信县本级预算水利建设资金500万元,上半年已到位111.4万元,计提土地出让收入12万元。

    (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今年,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市发改委、水利局到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汇报工作1次,到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争取项目多次,并抓住国家、省领导到昭救灾或开会、检查的各种机会,加大向上汇报请示的力度和密度。市委、市政府还采取书信的形式,直接向水利部陈雷部长反映困难、争取支持。彝良“9.07”地震发生后,国家防总、水利部、长江委先后派出多个专家组抵达昭通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市政府和市、县水利部门积极借机汇报工作、反映困难、表达请求,为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更多地倾斜昭通水利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认真加强建设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各级各相关部门认真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积极探索“代建制”等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大建设质量抽查监管力度,有效保证了建设管理工作规范有序,确保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生产安全、效益发挥”。

(七)不断强化跟踪督查。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严格实行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年初与各县区签订了目标任务责任书,逐项分解细化阶段和年度目标任务。市政府于7月中下旬和8月初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对11个县区开展了水利建设专项督查工作,进一步推动了中央、省、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市水利局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定时收集整理各类重点水利工程进展情况,加大工作进度通报力度,有效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八)大力营造兴水氛围。市政府始终把水利作为全市“三个基础”建设之一,高度重视,统筹谋划,强势推进。在极端天气日益频繁和昭通连续干旱的大背景下,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而为,化危为机”,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版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水利宣传活动,做到了“墙壁上有标语,报纸上有文字,电视上有画面,广播里有声音,网络上有图文”,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利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市县资金投入仍然不足。由于我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市、县两级财政十分困难,水利建设筹资渠道狭窄,导致市、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与中央、省的政策要求差距较大、欠账较多。

(二)工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全市水利工程在建项目之多、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建设管理任务繁重而艰巨。少数县区和部门对“大干水利”的政策机遇,思想上准备不足、行动上支持不力、工作上关系不顺,与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的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部分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受雨季气候、上级下拨资金滞后、前期工作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少数工程建设进度与年度目标尚有一定差距。

四、下步打算

按照年初会议的部署,今年全市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完成水利投资22.5亿元、水电投资14亿元,加快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0平方公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0万人,改造中低产田地3.95万亩,完成干支渠防渗183千米,新增地方装机容量8.72万千瓦,征收水资源费1320万元,新开工25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进一步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是实施“兴水强昭”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解决我市工程性缺水问题的根本措施。我们将认真对每个在建和拟建水源工程进行梳理和分类排队,逐一分析存在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各个建设项目高效、优质、安全推进。一是加快在建工程进度。中型水库方面,确保水富铜锣坝、镇雄林口、威信黄水河3座水库年内实现竣工验收;确保绥江罗汉坪、彝良双河2座水库枢纽工程年内完建,灌区工程基本完成;确保鲁甸月亮湾、巧家小海子、镇雄胡家山3座水库启动大坝填筑施工;确保昭阳黑石罗、大关太华、彝良松林3座水库年内开工建设。小(一)型水库方面,按照既定计划,实现彝良仙马水库验收投用,大关翠屏山水库全面完工,盐津水子冲、威信桂香沟水库启动大坝施工,绥江关村、彝良发达水库实现截流。同时,加大协调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再开工水富四方碑、盐津板厂沟、威信回凤、巧家洗羊塘4座水库。二是重视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年内,全面完成35座已加固病险水库的竣工验收工作,加快完成25座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二)进一步抓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持续发生的干旱灾害,充分暴露了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薄弱,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多的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在2020年以前,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00万亩、实现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的目标,进一步统筹实施好基本烟田、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土地整治和以工代赈等农田水利项目,扎扎实实抓好昭鲁大型灌区和其他中小型灌区建设,加大中央小农水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加强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加快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年内,确保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5万亩。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广大群众最迫切、最关注、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将坚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民生水利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依托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进一步整合各类涉水项目,加大实施力度,保证建设质量,切实提高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年内,确保3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四)进一步抓好洪旱灾害防御工作。洪旱灾害是昭通发生频率最高、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洪旱灾害,不仅危及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还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洪旱灾害是全市防灾减灾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重点中小河流治理,确保2015年前完成14条(段)河流的治理目标。当前,在重点抓好昭鲁河、绥江大汶溪等部分河段治理建设的同时,还将加快相关河流治理的前期工作进度。二是积极推进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按时完成昭阳、盐津等7个县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三是坚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扎实抓好“森林昭通”建设,加快坡耕地治理、电代燃料等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五)进一步抓好水利系统各项改革。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适应水资源需求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我们将重点抓好3个方面的改革:一是认真抓好农业水价综合试点工作,推动建立有偿用水、节约用水机制。二是加快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种形式补充、多个渠道参与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三是抓紧出台我市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文件,积极推进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加大水政执法和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全面完成1320万元的年度水资源费征收任务。

特此报告。



                              昭通市人民政府

                    2012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