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关于全市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20 阅读:4228

——2011年10月26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市委常委、副市长  邬永飞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本次会议报告全市苹果产业发展情况,请予审议。

一、全市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昭通与全国其他苹果产区相比,发展苹果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早熟优势、生态优势、品质优势。种植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历经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70年发展历程。特别是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昭通苹果产业发展迅速。 

(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十五”以来,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稳步扩大,从2000年的18万亩发展到2011年的28万亩(昭阳区24.2万亩、鲁甸县3.8万亩),其中:投产果园19万亩、幼树9万亩,2011年新植苹果1.96万亩(昭阳区新植1.66万亩、鲁甸县新植0.30万亩)。总产量由2000年的15万吨上升至2011年22万吨(预计数,正常年景26万吨以上),产值由1亿元上升到约6亿元。果农人均苹果收入达到1330元,果区70%的农户种植苹果脱贫致富,苹果产业逐渐成为兴农富民的一大支柱产业。

(二)种植区域不断调整,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昭阳、鲁甸两县区坚持优化布局、适地适树,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苹果产区,涉及21个乡镇,15.61万农户45万人,其中:7万亩以上的乡镇1个(昭阳区洒渔乡)、2至5万亩乡镇4个、1万亩以上乡镇4个,为推进苹果产业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市、县区农业部门先后引进30余个品种进行试种,筛选出早生富士、2001、红将军、美国八号、松本锦、红露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大面推广,苹果良种比例大幅度提高、苹果结构有所改善,早中熟品种比例达到26%。

(三)科技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昭通优质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以优质苹果基地建设、苹果科技示范园、示范村及精品果园建设为平台,积极组织推广纺缍形整形、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等8项先进技术,先后建设精品果生产园2.1万亩,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果园5万亩,常规管理技术在多数果园得到普及推广,小冠整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工艺贴字等优质果生产新技术逐步由示范园、精品园向大面果园扩展。苹果质量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苹果无公害生产步伐加快,全市获得绿色苹果认证3个(分别为祺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兴农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旭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有机苹果认证1个(兴农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昭通苹果产业促进会获得了国家商标总局授予的“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市场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投中鲁苹果汁加工厂落户昭阳,建成年产苹果浓缩汁生产线2条,年设计加工果汁能力达1万吨。拥有祺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红云果蔬商行、庆丰果蔬有限公司、昭通绿健果蔬有限公司等苹果流通企业,年销售苹果近万吨。重点建设了昭阳区洒渔乡苹果批发市场、昭阳区珠泉路果蔬批发市场。市委、市政府先后举办了“昭通苹果重庆推介会”、“昭通苹果上海推介会”,昭阳区三次举办“苹果文化节”,“迎奥运”苹果拼图创世界吉利斯纪录,扩大了昭通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昭通苹果除销往省内、贵州、四川、两广市场外,相关企业近年来还开辟了重庆、上海、福建及东盟市场。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虽然昭通苹果产业具备了一定发展基础,但与建设现代苹果产业体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一)发展基础薄弱。一是果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据调查,目前还有60%的果园不通路、80%的果园不通水、90%以上的果园不通电,规划新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则更重,生产条件远远满足不了发展优质苹果的需要。二是早熟品种苗木短缺。全市现存苹果苗圃仅有200亩左右,明年只能提供成苗150万株,而且均属分散自发育苗,90%以上为晚熟品种,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难以适应规模扩张和发挥早熟优势的需要。三是科技服务体系支撑不足。市、县区苹果专业技术人员仅14人,苹果技术人员奇缺,技术力量极不适应快速、持续发展苹果产业的需要。

(二)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一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红富士栽培面积占70%。二是晚熟品种比例达74%,品种结构不合理致使成熟期过于集中,果品采后市场销售压力大,早熟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鲜食与加工品种比例失衡,加工品种少,致使苹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优质原料,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市场要求。

(三)果园科技管理水平较低。全市仍有15万亩低产低效果园需更新改造,已投产果园平均亩产量1.33吨、亩产值3200元,仅为高产高效果园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产业化程度不高。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接机制,生产、加工、销售脱节。二是全市仅有苹果专业合作组织10个,且发挥带动作用的较少,果农组织化程度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加快发展苹果产业,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全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在下一步工作中,市政府将切实把发展壮大苹果产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扩大基地规模为重点,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围绕“扩规模、建基地,调结构、突优势,强科技、兴产业,育龙头、占市场,创品牌、促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为2:3:5,实现产值12亿元以上,把昭通建成全国最具优势的早熟苹果生产基地、中国南方最大的苹果交易市场和优质苹果生产加工基地,把“昭通苹果”做成驰名于外的名牌产品,把昭鲁坝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大果园。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位推动,坚持强势推进。一是建立健全苹果产业领导体系。市级成立苹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发改、工信委、财政、国土、商务、质监、税务、扶贫、科技、林业、水利、工商、农开、农行、农发行、信用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负责苹果产业发展资金筹措、项目规划、项目申报、科技措施组织实施等工作。相关县区明确一名主要领导联系苹果产业,在主产县区农业局增设1名副职专门负责苹果产业发展,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狠抓规划、项目、资金、地块、苗木和种植的落实。二是建立健全苹果产业技术服务体系。构建市、县区、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络,为发展壮大苹果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增加相关县区、乡镇苹果技术指导服务站事业人员编制,专门用于招录充实果蔬专业技术人员;每500亩招聘1个苹果辅导员,相关费用由市、县区按比例承担。

(二)加大投入,多方筹措资金。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苹果产业开发投资长效机制,计划从2011年到2015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苹果产业开发,相关县区要按照1︰1的比例配套投入,用于扶持良种苗木繁育和果农苗木补助、规模化基地建设、新优品种和技术引进、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低产低效老果园改造、技术培训和指导、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中介组织培育、市场开发和品牌创建、土地流转以奖代补等方面。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整合农业、发改、交通、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支持苹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招商引资,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苹果产业化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投资苗木生产和从事基地建设。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安排苹果产业发展专项贷款,创新贷款担保模式,增大果区信贷规模,满足生产、加工、营销的资金需求。

(三)突出优势,扩大基地规模。一是完善基地建设规划。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连片的原则,做到适地适种、合理布局,把发展指标细化到乡镇、村组、农户和地块,确保到“十二五”末完成新植苹果12万亩以上,高标准、规范化地建设一批专业乡、专业村和万亩片带,形成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基地。二是加快繁育良种壮苗。注重发挥苹果早熟优势,根据年度基地建设、品种结构调整的需要,采取公开招标、订单育苗等方式,由昭阳区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企业,建立规范化、集约化的苗木良种繁育基地,按标准进行育苗,保障苗木供给。三是广泛宣传动员。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召开干部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把苹果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宣传到户到人,并通过兴果致富典型户现身说教、算帐对比、示范引导,增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结构调整、发展苹果产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要我干”为“我要干”,从而在规划区域中形成家家户户种苹果、村村寨寨建基地的良好局面。四是尽快扩大种植规模。坚持走“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的路子,以现有基地为基础,做到多管齐下,全面落实政策引导栽、项目拉动栽、龙头牵动栽、科技推动栽、服务促动栽等办法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户为主,整村推进,规模发展,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积极研究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鼓励企业、大户承包建园,将分散的家庭小生产连接成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的大生产。

(四)扶持龙头,延长产业链条。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围绕果品贮藏、精选包装、加工和产品营销,尽快扶持培育一批骨干型、成长型、出口创汇型的苹果企业,延伸苹果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努力提高全市苹果产业化发展水平。引导扶持龙头企业通过流转、股份、订单、合同等形式参与基地建设,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在基地乡镇、专业村加快发展苹果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开展好技术、农资供应、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配套服务,逐步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科技支撑,实施优果工程。一是加强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云南(昭通)综合试验站的作用,依托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重点对苹果新品种选育、果树管理以及加工、保鲜、贮藏、运输、包装等新技术进行基础研究与开发。二是狠抓科技示范,在洒渔、乐居、苏家院等主要产区建设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昭通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万亩,狠抓土地整治、优质苗木、合理定植、科学管理等各个环节,打造一批“管理一流、技术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三是改造低产低效老果园,做到一手抓新植果园发展,一手抓低产低效老果园改造,加快改变早中熟品种结构差、果园单产水平低、优质高档果率低的现状。四是加大科技管理和技术培训力度,保证每个种植农户有一名科技管理明白人。

(六)强化标准,推进品牌建设。一是加快建立从苗木生产到最终产品的全程标准化体系及苹果质量监测体系,以指导和规范苹果生产。二是积极开展苹果“三品一标”认证,扎实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一批外向型的苹果种植基地。三是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充分依托“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的品牌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昭通苹果品牌,加大对“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宣传、使用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推动苹果品牌整合,增强昭通苹果的品牌竞争实力,打响品牌,维护品牌,实现品牌带动龙头、品牌提升产业、品牌致富果农的目标。

(七)狠抓营销,大力开拓苹果市场。一是推进苹果产地市场建设。在改造提升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在苹果主产区和主销区、主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苹果交易市场,通过招商引资,在昭阳区永丰镇及小龙洞乡、鲁甸县文屏镇各建设1个产地市场,为果农、果商提供交易场所。二是构建果品流通网络。不断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的昭通苹果流通网络。鼓励和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营销大户,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缩短销售链条,搞活苹果流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全市苹果产业发展专题办公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抓好苹果产业发展,切实做大、做强、做优苹果支柱产业,为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