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关于昭通市2008年1-6月财政预算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18 阅读:1151

——2008年8月19日在昭通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普安银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报告昭通市2008年1-6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财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狠抓增收节支,稳步推进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在省财政厅的关心和帮助下,保障了职工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保障了抚恤、定补、低保和救灾救济政策的落实,保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新农村建设、交通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支出需求,积极支持了经济社会建设。

 一、财政收支情况良好

 1—6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2804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8.6%,比上年同期的204753万元增收38051万元,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0724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45000万元的55.7%,比上年同期的59217万元增收21507万元,增长36.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6137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5.8%,比上年同期的186734万元增支74636万元,增长40%。

 分级来看:

 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完成13710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7.3%,比上年同期的121517万元增收15591万元,增长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79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41700万元的57.1%,比上年同期的21774万元增收2017万元,增长9.3%。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86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6374万元增支4487万元,增长27.4%。

 县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17941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6%,比上年同期的83236万元增收34705万元,增长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93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3300万元的55.1%,比上年同期的37443万元增收19482万元,增长5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0509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70360万元增支70149万元,增长41.2%。

 二、预算执行亮点多

(一)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全市总收入增长1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6%,其中:税收收入增长38.6%,非税收入增长22.3%,增收形势较好。

 主要增收点:

 一是昭通烟厂卷烟入库税收增加。1—6月,卷烟税收累计入库100938万元,同比增收11210万元,增长12.5%。

 二是煤炭税收增长较大。今年,原煤销售价格普遍上升,在产量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带动煤炭增值税和资源税大幅增长。1—6月,煤炭增值税入库9403万元,同比增收5074万元,增长117.2%。煤炭资源税同比增长70%。

 三是全市小水电建设投产,带动电力增值税增加。1—6月,电力增值税入库6524万元,同比增收1427万元。

 四是建材和化工产品营销情况较好,增值税增收3031万元,同比增长59%。

 五是铅锌矿资源税税率调高。从去年8月起,原彝良地区铅锌矿、永善金沙铅锌矿的税额由原2.5元调高为13元、其他铅锌矿由原来1.4元调高为20元。1—6月,铅锌矿资源税完成1471万元,同比增收1003万元,增长214.32%。

 六非税收入增加。财政部门加大了对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1—6月,全市非税收入入库1011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8274万元增收1841万元。

 七是企业效益明显,所得税增加。在企业所得税税率下调的情况下,1—6月,全市企业所得税完成36363万元,同比增收11250万元,增长44.8%,其中地方16%部分同比增收1800万元。

(二)上级支持力度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大。

 上半年,上级财政共下达各类专款8.9亿元(冰凌雪灾、地震救灾应急资金2.95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5倍。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0%,增幅在全省第四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较好地保证了全市职工工资的按月足额发放,保证了机构的正常运转,保证了救灾救济、低保、扶贫、农业、教育、计生以及重点支出的基本需要,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支出增幅较大的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8%、公共安全支出41.2%、教育支出24.8%、科学技术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9%、环境保护58.5%、农林水事务支出74、交通运输52.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161.4%。

 三、财政改革和管理取得积极进展

(一)狠抓落实,确保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目标实现。

 人代会后,及时分解了任务,明确了责任。财政部门加强与国税、地税和重点企业的联系,根据上级税收政策及有关精神,对全市税源建设和重点税源变化情况进行了调研,认真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各项因素,及时掌握财政收入征缴中出现的问题,强化收入征管,确保了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快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财政收入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进一步加强财、税、库横向联系,就全市重点企业税收入库和市对县区“十一五”财政体制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加强监管,确保税收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1-6月,全市税收入库70609万元,同比增收19671万元,增长38.6%。

 二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市县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拓宽非税收入范围,加大矿产品税费监管力度,强化 “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了非税收入及时入库。1-6月,全市非税收入完成10115万元,同比增收1832万元,增长22.1%。

(二)从重管理,确保重点支出需要。

 1、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落实重点项目资金。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科学发展”的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合理安排支出预算,保证了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和机构运转的基本需求,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公共安全、卫生、科学等重点支出需求,将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支出落到实处。

 2、积极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雪凌冰冻灾害、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和洪灾发生后,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及时安排拨付了各项救灾救济资金。1-6月,累计下达雪灾救灾资金19813万元;下达地震抗震救灾资金8375万元。确保了救灾应急、生产自救和恢复重建工作的及时开展。

 3、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下达省市支农资金12154万元,扶贫资金3235万元。全市完成农林水事务支出2789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2.2%,比上年同期15426万元增12464万元,增长80.8%。

 4、加大社会保障、教育、科学、卫生、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促进平安昭通、和谐昭通建设。上半年,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53453万元,同比增加18273万元,增长51.9%。保障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抚恤、定补、农村低保等政策的及时足额到位。教育、科学、卫生支出分别实现80170万元、1053万元和13118万元,同比增长24.8%、63%和8.4%,保证了教育两免一补资金的落实,切实加强了对农村卫生及科技的投入。公共安全支出153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2%。

 5、落实好惠农、惠民政策得到。从2008年1月1日起,分别按每人每月15元和10元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共下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64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4940万元。下达种粮补贴资金2143.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484.04万元。加强对补贴网络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农民补贴网及时发放种粮农民补贴和综合补贴资金共计24872.49万元,切实做到了资金早下达,补贴早兑付,农民早受益,效益早发挥。

 6、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上级国债专项资金到位7200万元,市级融资贷款1000万元,市级预算安排195.48万元,用于昭阳区等7个县(区)农村公路建设。争取省级水利专项贷款资金4300万元,市级预算安排90.41万元,用于水富铜锣坝水库、彝良仙马水库建设和五件中型水库和15件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上级下达教育危改资金3137万元,用于昭阳、威信等县区7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及市财贸学校实训楼建设。争取卫生建设资金1791万元,用于昭通市中医院、8个县级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及70个农村卫生院配套建设。

 7、将市政府承诺10件实事所需资金落到实处。下达资金362万元,对724个无业务用房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按每个项目0.5万元的标准进行了补助;举办农民务工技能夜校培训班试点,选择3个乡镇举办农民务工技能夜校培训班试点,培训2万人次。下达资金100万元,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500例,为残疾人安装假肢100例;下达白内障复明手术费50万元,让2500例患者重见光明;筹集资金,为100例残疾人安装了假肢。落实了专项资金,为提高昭通电台、电视覆盖率奠定了基础。

 8、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重大事项。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师专建设、文化体制改革、博物馆建设、实验中学建设、广播电视建设、新区建设、部队建设以及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建设、林业产业建设等。

(三)加强调研,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各部门,积极到上级汇报反映,争取更多支持。市财政组织了相关人员到省财政厅办理了2007年的财政决算,在维护省对我市即定利益的基础上,争取了省财政对我市给予财力照顾补助经费。加强对现行财政体制、跨地区所得税分税政策、跨省区水电开发税收政策的调查研究,为上级合理制订税收利益分配政策、为争取我市税收利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四)注重实效,稳步推进财政改革进程。

 ——全面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信息化水平。2008年,全市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市本级及9县1区实现部门预算信息化。预算指标管理实现网络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稳步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08年市级财政全供养单位全部实施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1-6月,市本级共下达财政授权支付额度7678万元,单位实际使用4430万元,回笼财政资金3248万元;办理财政直接支付5080万元。各县区改革试点全面开展。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上半年,全市完成政府采购规模3833万元,比上年增长24%,节约资金306万元,节约率为8%。市本级积极组织公开招标采购,共组织招标活动11次,招标金额达到1030万元,实现招标节约率2.4%。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调整充实各级综改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以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工作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以“三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

 ——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改革。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一是市、县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局,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全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建了工作平台。二是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不断拓宽,全市有8个县区对矿产品税费实行统一征收管理,矿产品税费收入增长较快,全市有威信、彝良、绥江、鲁甸、镇雄5县的矿产品税费收入分别占其一般预算收入60%以上,其中,威信、彝良矿产品税费收入超过一般预算收入。三是管理不断规范。严格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征收,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大为减少。在资金管理方面强化了“收支两条线和专户储存”管理。

 ——继续完善国有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积极参与改制企业的情况调研及改制方案研究与制定。根据市政府的批示,及时拨付市直企业改革补助资金(或善后工作经费)836万元;拨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81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改革和发展工作。

 ——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依托电子政务骨干网络,完成了市财政广域网络和各县区局域网络建设。同时,积极做好财政系统信息化基础设施调查,加强全市财政网络安全检查,提高了专网的安全性。

 ——深化融资体制改革。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7.1亿元的贷款合同,已到位资金1.8亿元,实施了医疗、教育、交通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还积极筹措资金1.99亿元用于我市乡村路网建设。

 ——推进财政投资评审工作。1-6月,市本级评审项目42个,报审额合计6370万元,审减率14.6%。

 ——加强债务管理,认真清理了2007年政府性债务。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对2007年末政府债务进行了全面清理统计,截止2007年末,全市政府性债务总计34.57亿元,其中市本级5.97亿元,县区级合计28.6亿元。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市级财政收入来源狭窄,收入增长缓慢。

 1—6月,市本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仅增长9%,比全市平均增长水平低27个百分点。

(二)县区间发展不平衡。

 县区中央“两税”平均增长12.9%,其中:镇雄县增幅达62.3%,鲁甸县、巧家县同比下降32.7%、7.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36.3%,其中:镇雄县增幅达100.3%,彝良县增幅仅10.9%。

(三)支出进度仍不理想。

 1—6月,全市支出同比增长40%,但仍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全市支出蹋预算时间进度4个百分点,市本级蹋预算时间进度达23个百分点。

 五、下步工作重点

 1、继续抓好财政收入管理,强化对收入执行情况的分析,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和联系,及时解决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

 2、保证支出进度。督促各用款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及时实现各项建设和资金支出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继续争取上级支持。进一步加大对上级的汇报和反映力度,增强对上级财政政策的解读和执行力度,做好基础工作,争取更多方面的支持。

 4、稳步推进财政改革。规范管理,保证财政资金完整、安全、高效运行。

 5、抓好非税收入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非税管理制度,健全非税收入增长机制,促进非税管理的规范、科学、公正、有效。

 6、进一步强化对县区财政的监管。落实责任,将财政收入、困难转移支付资金使用、工资发放、机构运转、专款兑现、债务管理、县域经济发展等指标纳入对县区财政的考核范围。确保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县区财政较快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7、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切实加强救灾、社保、扶贫、支农、教育、国债等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