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所在位置: >监督工作 >工作报告

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 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报告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8.18 阅读:1508

市人大常委会: 

 昭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转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报告和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意见的通知》(昭人通〔2008〕15号)收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以《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通知》(昭政办电〔2008〕255 号)下发11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求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针对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不足和问题,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处理。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近年来我市先后遭受了多次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抗震救灾工作,特别是“5·12”大地震后,各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及应急救援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震减灾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研究部署。2008年7月27日,市长王敏正主持召开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决定:从2009年起,将市防震减灾局业务经费由现在的每年15万元增加到20万元,将地震监测台网加密改造和运维专项经费由现在的每年30万元增加到35万元,安排财政资金35万元,为市地震局购置一辆工作用车。同时,将昭通市地震局更名为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同意渔洞地震监测站升级改造和购置地震监测仪器,组建200人左右的昭通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人员从相关部门抽调组成。

 巧家县防震减灾局为整合地震台站建设,争取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资金100万元,该项目计划在2008年底完工。永善县紧紧抓住溪洛渡水电站建设的机遇,争取三峡总公司投资1000多万建成了溪洛渡水电站库区地震监测台网。从2008年防震减灾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各县区投入较高的达28万元,最低的也有4万元,与往年相比有了较大增长。

 二、强化保障,充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力量,切实改善地震监测设备

 根据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精神,市编委下发文件,同意昭通市地震局更名为昭通市防震减灾局,成立昭通市防震减灾局渔洞地震监测站,为市防震减灾局下属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名,科级领导职数1名。为有计划地培养和引进相关技术人才,市、县区加强对外地震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防震减灾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支持有潜力的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形成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专群结合防震减灾工作队伍。

 为切实改善监测设备落后和工作条件差的现状,市、县区加大了投入。市级防震减灾系统已实现监测技术、震情会商、应急快速响应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大关县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县防震减灾局解决了4万元的工作经费,并向上汇报争取,立项修建防震减灾中心楼,帮助购置数字测震仪、数字测氡仪、电测波仪、倾斜仪等设备,其中数字测震仪已安装调试完毕投入到正常工作中。永善县政府至“十五”末累计投入防震减灾经费100万元,并力争在4年内完成数字化水氡仪、垂直倾斜仪、氟离子、氦离子、电磁波等前兆观测手段建设,初步实现地震前兆观测手段数字化,力争2009年上半年建成“永善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视频信息系统,实现灾情的适时获取、地震现场应急指挥和后速地震应急联动,为有序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和保障。绥江县、水富县也新购置了数字测震仪,经安装调试完毕后投入到正常工作中。昭阳区投入28万元购置的数字化倾斜和卫星电话也即将到位。

 三、强化监管,努力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能力

 我市已将抗震设防监管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在初步设计审批工作中,要求设计单位在资料中专题论述抗震设防内容,并在设计中切实做好国家《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施工图审查中,严格审查《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并要求各类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确保各类建筑物具有相应的抗震能力。同时,加强对民间施工队伍的管理,指导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防震减灾部门作为城乡建设规划审查成员单位,始终参与到城乡建设规划及重大工程的竣工验收全过程,今年参与审批项目达百余项。市建设局于10月至11月组织开展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督查工作,经过县区自查后,两个督查组正对各县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进行督查,进一步落实了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责任。

 四、扎实工作,全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

“5·12”汶川地震造成我市水富、绥江、永善、盐津、大关、彝良等县不同程度受灾,大量民房倒塌受损。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各部门挂钩帮扶,广大干部职工入户指导。通过3个月的艰苦奋战,到10月末,全面完成地震灾区12568户灾民住房的重建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整个灾后恢复重建,投入资金近4亿元,其中,中央、省、市投入补助资金15782万元。

 五、广泛宣传,努力提高全民防震自救的意识和能力

 各级防震减灾、科技、教育等部门利用各种时机,通过多种途径,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形式,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纪念日,“5·11永善、大关地震纪念日”、科技宣传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1·6防震减灾宣传周”及国内外发生地震后民众普遍关注地震事件等时机,因势利导,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宣传方针,组织开展地震科普讲座,深入到机关、学校、街道和广大农村,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市教育局将防震减灾知识列入中小学的辅助教学内容,结合自然课、地理课等,在中小学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各学校将防震常识作为每周一节安全教育课的重要内容,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宣传教育,利用校园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不定期开展地震常识的宣传。多数学校制定了防震应急预案,组织了防震疏散演练。巧家县组织实施了省地震局开展的“云南地震科普大篷车巧家站”宣传活动,充分利用街头宣传、悬挂标语、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向机关、学校、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永善县不但在街头宣传和召开专题讲座,还邀请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扩大宣传面;彝良县在县城广场举办了“关注地震安全,构建和谐社会”、“探索地球科学,有效防震减灾”为主题的橱窗宣传专栏,在环城北路制作了长25米、高4米的地震科普宣传画长廊。

通过各级各部门强化宣传,广大民众对地震常识有了更深的了解,防震自救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